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网络民声”本体研究

王十禾  
【摘要】:正平头百姓在网上指点江山、共商国是,并得到中南海与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呼应,这是60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画卷中极其辉煌的一笔。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舆论"应该是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意的共同体现。"网络民声"主要反映了民间舆论的愿望和意志,具有"草根"的民众立场,它是社会公共声音的网络版本。通常所说的"网络民意"是对民声的释读,是从网络民声中紬绎出的意义,而民声则是民意的负载者,是它的表达形式。民声是最直接的原生态的感觉形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瑞英;;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网络信息异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20期
2 刘志刚;;网络“客”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双重影响[J];今传媒;2010年07期
3 王秀军 ;叶克冬 ;李伍峰 ;丁士 ;王志强 ;高岸明;陆彩荣;;充分重视新媒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影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1期
4 戴益民;;网络舆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J];理论观察;2009年04期
5 金宏奎;张平;;宏观视角下对网络空间政府角色的考察[J];东南传播;2011年05期
6 曹劲松;;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J];西江月;2010年10期
7 赵瑞琦;刘慧瑾;;论中国网络空间的缺陷与对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丹;;从木子美到小月月:社会厌女症的网络表达探析[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10 郝强;;网络集体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对“网民反CNN事件”的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11 刘世敏;;网络受众的特点及传播功效[J];新闻世界;2009年04期
12 刘璇;;解读博客所建构的“公共领域”模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13 王新玲;何晶;董彦;何流;;头上三尺有网民[J];中国报道;2009年04期
14 刘蕊;;反思与重构:网络民意的喜与忧[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15 王求;网络传播对网民行为方式的影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2期
16 王迅;;从“铜须事件”看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J];记者摇篮;2006年10期
17 刘义明;曹进;;网络新闻自由问题探析[J];现代视听;2008年03期
18 谢金林;;论网络空间的政治沟通[J];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19 阚远征;我国网民年龄27[J];计算机与农业;1999年03期
20 申雪凤;网络信息传播中自由与自律的“共舞”[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十禾;;“网络民声”本体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王十禾;;网络空间的聚集与散焦[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3 黄晟;;构建网络政民互动平台 规范虚拟社会管理秩序——从丰城“网络问政”模式得到的启示[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4 刘洪;;从村民到网民——新媒体进入壮乡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5 白城市委党校课题组;刘丽娟;;网络问政问题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新叶;;网络监督与公共压力: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齐卫平;陈朋;;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张志远;韩志国;;浅议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9 柳凌之;;网络和网络时空格局[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10 严耕;;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冲突与社会和谐[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海大学;2009年
2 纪红;互联网舆情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5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6 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及其二重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7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宏力;论新闻叙事接受者的解构性接受策略[D];苏州大学;2007年
2 刘一鸣;新闻接受的美学思考[D];湘潭大学;2007年
3 黄薇诗;从网民到公民:网络公民身份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明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研究:网民的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凡华;网民自我伦理的批判和重构[D];西北大学;2006年
6 宋琳琳;网络媒体使用与满足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景霞;互联网网民身份认知的文化取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孔令彬;QQ聊天即时性互动中的角色建构[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芳;经由网络自我呈现建立的纯粹关系与自我认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常培;“群己权界”视角下的网民行为规范及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王梓;期待更理性更负责的“网络公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本报记者 方可成;给总书记留言[N];南方周末;2010年
3 张俊卿;文明博风彰显网民责任意识[N];光明日报;2010年
4 郑昊;网络问政暖民心[N];陕西日报;2011年
5 汪玉凯;“网络问政”应该成为一种制度[N];学习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黄明健;透视网络反腐现象[N];人民公安报;2009年
7 记者彭文辉;谢亦森“网谈”激起强烈反响[N];宜春日报;2009年
8 石家友;网上互动的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9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刘泽西;科学面对网络舆情[N];西安日报;2009年
10 广东省惠州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利用网络多功能听政问政的调研[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