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当代性——“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摘要】:新世纪以来频发的世界大事件呼唤着当代人类的大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提供人类世界与自我认同的大智慧。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回归“文本”与与时俱进的统一、“转识成智”与“化性为德”的统一,是在“全球化”与“现代性”交织的时空重组语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本文特别提出了当代发展中的三大空间(即“物理地理空间”、“社会——经济空间”、“文化——心理空间”)建设的“社会唯物论”的观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一本土化”视野问题。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