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异步诉讼的现状窥视及远景构想——以“广场化”转型为视点

徐丹阳  杨钦云  
【摘要】:作为一种源自我国的新型庭审模式,异步诉讼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诉讼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面,它让法官开展审理活动愈加便捷,更让法院向着"智慧审判"的目标前进一大步。然而,在实践中,异步诉讼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其中既有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立法方面及法理方面的因素,更有实践操作及认知习惯方面的因素。为了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应继续借鉴互联网时代社交软件的发展和创新成果,以更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异步诉讼。通过构建全新的"诉讼微广场",让法官与诉讼参与人出现在同一"广场"中,并让异步诉讼不再局限于审理阶段,而是融入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企业疫情风险防控之疫情期间如何起诉立案[J];中国有色金属;2020年18期
2 高荣林;;在法庭上殴打诉讼参与人的管辖权探讨[J];警学研究;2021年04期
3 杨志宇;;审查逮捕阶段询问诉讼参与人、听取律师意见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2年33期
4 唐应茂;刘庄;;庭审直播是否影响公正审判?——基于西部某法院的实验研究[J];清华法学;2021年05期
5 鲁晓慧;;论法官职业道德修养对民事审判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3年02期
6 ;最高法出台在线诉讼规则 明确网上审案应“合法自愿”[J];中国环境监察;2021年06期
7 邵世星;怎样提起反诉[J];城市技术监督;1999年04期
8 蔡立东;;智慧法院建设:实施原则与制度支撑[J];中国应用法学;2017年02期
9 李宇;罗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各诉讼参与人研究——基于新《刑事诉讼法》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9年01期
10 曹书瑞;;浅析扰乱法庭秩序罪[J];商;2016年10期
11 吴培洪;;审判学是研究审判人员与诉讼参与人关系的学科[J];政治与法律;1991年04期
12 黄祥青;;深入推进审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法律适用;2020年17期
13 陈宝富;;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实践探索及完善对策[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14 李书文;当事人按手印之我见[J];人民司法;1986年11期
15 谢望原;;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正确理解与适用[J];人民检察;2015年18期
16 姜楠;;试议基层检察院检务公开体系的建设[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06期
17 刘慧明;;裁判文书中某些诉讼参与人的名称刍议[J];政法学刊;1990年04期
18 房建龙;陈真真;;六处连线 “云间”开庭 无棣法院首次对在押被告人进行互联网审判[J];山东人大工作;2020年03期
19 刘练军;;裁判文书公开时诉讼参与人信息的处理[J];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丹阳;杨钦云;;异步诉讼的现状窥视及远景构想——以“广场化”转型为视点[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8卷——上海市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文集[C];2023年
2 王兴中;;鉴定人如何出庭[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韩振才;;鉴定人如何做好出庭的准备[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钧;彭月辉;;我国刑事法被害人保护初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扬城;蔡志阳;;法官庭审打断行为的失范与规制——以庭审公开网10场庭审为分析样本[A];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9年
6 林越坚;叶成国;;司改语境下庭审中心主义的路径选择[A];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7 韩东;高伟;;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新型控辩关系构建的路径:从零和博弈到良性互动——基于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对话[A];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易慧琳;;冤案的透视——博弈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防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晗;;从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看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的培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静;认罪认罚案件中诉讼参与人权利保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晨瑛;我国民事伪证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3 童谣;扰乱法庭秩序罪司法认定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4 徐博;当前我国智慧法院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严鹏;我国电子民事诉讼的不足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8年
6 康凌;新闻报道与诉讼参与人名誉权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茶学刚;论少数民族诉讼语言文字权利[D];云南大学;2016年
8 孙潇琳;网络时代的审判公开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
9 于燕娟;扰乱法庭秩序罪适用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冯少霞;人权视野下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1 许鹏飞;我国刑事司法中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制[D];南京大学;2016年
12 王月鹏;《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我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完善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年
13 季友;我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完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4 李猛;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5 李雄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之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6 赵楠;司法效率实现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7 顾超;论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构建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8 章大成;庭审指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
19 王雪冰;扰乱法庭秩序罪相关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0 肖茜;论股东派生诉讼中各方诉讼主体法律地位之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本报见习记者 刘欢;“微创新”让诉讼参与人避免“来回跑”[N];法治日报;2022年
2 马楠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被告单位诉讼代表人应属诉讼参与人[N];检察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郭洪平;乌鲁木齐天山:让每一个诉讼参与人感受到法治温暖[N];检察日报;2017年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N];检察日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徐日丹;将以案释法融入检察办案每一个环节[N];检察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李新胜;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落地[N];中国商报;2017年
7 记者 任慧娟 通讯员 刘洁琳 赵立文 谭炜杰;珠海斗门出台诉讼参与人具结保证新规[N];人民法院报;2015年
8 记者 赵霞;宁夏高院加强诉讼参与人权利保障[N];人民法院报;2015年
9 记者宋安明 赵晓星;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N];检察日报;2002年
10 记者袁正兵;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N];检察日报;2002年
11 记者 秦刚 通讯员 张维平;河南 必须告知诉讼参与人权利[N];检察日报;2001年
12 本报记者 李想 本报见习记者 葛晓阳;增强媒体保护诉讼参与人隐私意识[N];法制日报;2015年
13 本报记者 王阳;将虚假诉讼参与人列入失信名单[N];法制日报;2019年
14 本报记者 郭洪平;花开无声处[N];检察日报;2002年
15 满毅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检察院;强化保障诉讼参与人运用民族语言文字的选择权[N];检察日报;2016年
16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吕佼 何文婕;让老百姓打官司更方便[N];青岛日报;2021年
17 本报记者郭洪平;暖阳抚人心[N];检察日报;2002年
18 ;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N];战士报;2000年
19 记者 庄庆鸿;最高检:较大争议案件可向社会公众“以案释法”[N];中国青年报;2015年
20 河南法制报记者 吴倩 王东;有序恢复立案和诉讼服务[N];河南法制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