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关键技术

陶卫民  
【摘要】:正一、技术简介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害物质,或其含量控制在国际和国家有关组织规定的极限之内。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规范的使用农药,为茶叶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我国茶叶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加上以户为单位的经营体制,致使滥用农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勇;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及配套措施[J];茶业通报;2003年01期
2 颜有明;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5年01期
3 李培华;;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J];硅谷;2009年04期
4 张觉晚;兰岭茶厂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与效果[J];茶叶科学技术;1997年03期
5 宗稀红;;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J];农家致富;2007年08期
6 魏林;;无公害茶叶种植要领[J];农村实用技术;2010年06期
7 方明,周全胜,章志扬;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年04期
8 杜起洪,刘钊,林森知;三明市无公害茶叶生产实践与茶园生态问题及对策[J];福建茶叶;2004年04期
9 李银梅;;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探讨[J];茶业通报;2011年02期
10 彭方仁,唐荣南;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其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03期
11 王梅玲 ,杨建南 ,张生才;控制农药残留 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J];引进与咨询;2003年08期
12 陆德彪;浙江茶情(4)[J];茶叶;2000年04期
13 蔡得春;发展无公害茶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08期
14 吴明峰,付竹新,刘会元;无公害茶叶生产综合技术[J];茶叶;2004年03期
15 殷建,汪春娣;泾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05年01期
16 李相花;;无公害茶叶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17 罗莲凤;韦锦坚;韦雪英;莫克;陆雄伟;曾志云;;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J];茶叶通讯;2006年03期
18 叶玉萍;;福云6号无公害茶叶管理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2009年05期
19 付竹新;无公害茶叶加工的实践与效应[J];茶业通报;2004年01期
20 颜涌泉;永春县无公害茶叶发展思路与策略[J];福建茶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鹏章;鄢波;张俊;王平盛;包云秀;;茶树杂交品系DNA提取与RAPD扩增研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2 江昌俊;李叶云;宛晓春;李大友;季新艳;;茶树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日变化规律研究[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丁新天;;虫杀净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试验研究[A];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威江;叶明志;;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更新改造后茶树萌芽及生长的效应[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伊晓云;尤雪琴;阮建云;;田间条件下不同品种茶树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分配规律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6 丁文斌;杨建平;陶吉平;朱中华;郭亚仙;;茶树喷施农凯牌叶面肥试验初报[A];第七届全国肥料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7 唐颐;;茶树、茶人、茶文化[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8 成浩;曾建明;周健;王丽鸳;常杰;葛滢;袁海波;;茶苗的工厂化快速繁育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叶云;芦原坦;;茶树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研究[A];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陶卫民;;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关键技术[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华;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表达和分布定位[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2 赵东;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转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吴姗;农杆菌及基因枪介导的茶树外源基因导入体系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韦朝领;叶黄素循环对茶树光抑制破坏的防御及其关键酶基因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5 余有本;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及在其它生物体中的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亮;茶组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MAMATI, George Edward;[D];浙江大学;2005年
8 毛清黎;Ri质粒对茶树和苦瓜的遗传转化及相关功能成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赵冬香;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蜘蛛间化学、物理通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林金科;茶树高EGCG的种质资源及外源诱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素霞;三个茶树防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鉴定[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项威;茶树萜类代谢上游基因表达的代谢前体调控和茶树转基因体系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3 单育;茶树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关联合成酶基因的差异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朝霞;茶树β-1,3-葡聚糖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5 魏鹏;茶树抗旱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马立锋;茶树对氟吸收累积特性及降氟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杨顺利;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8 康孟利;铅在茶树体内累积分布及其对茶树生育、生理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史云峰;不同物候基因型茶树内源GA_3、ABA的变化及其对腋芽萌发调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吉喆;基于本体的茶树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潘荣;茶树的庭院栽培技术[N];广东科技报;2001年
2 杨瑞林;早春茶树冻害咋防御[N];河南科技报;2007年
3 杨晓政;请来害虫天敌 共同守卫茶树[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玲;浮滨:科技催得茶飘香[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记者 张爱虎通讯员 鲁国梁;茶树:分海拔与纬度补救[N];湖北日报;2008年
6 夏长元;茶树冬管 沃土肥园[N];农民日报;2001年
7 阿可;四川邛崃发现大片古茶树[N];农民日报;2005年
8 铁铮;云南古茶树面临生存危机[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赵汝碧 田易萍;“云抗10号”成云茶最大当家品种[N];农民日报;2009年
10 陈贵善;茶树春季修剪好[N];福建科技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