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江  
【摘要】:正生活产生文学,同时也决定文学。因此,生活的时尚化,包括服饰时尚化,饮食时尚化,娱乐时尚化,语言时尚化,交际时尚化,思想时尚化,等等,也就决定了文学的时尚化。从文学的内部机制来说,它的形态是受人的审美意识所决定的。因此又可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专题[J];大美术;2006年02期
2 盖生;文学理论的时尚化批判——以“后文学时代”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孟繁华;;媒体霸权与文学消费主义[J];当代文坛;2007年03期
4 苏薇;徐大路;;简析时尚文化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表现[J];电影评介;2008年19期
5 斯炎伟;;媒体时尚:文学表现的异度空间[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6 修倜;文学作品的主题新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杨斌;资本的介入与艺术的时尚化[J];美术观察;2004年07期
8 韩陆山;浅谈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意识[J];社科纵横;2005年01期
9 孙明磊;;论文学翻译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交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李英杰;刘花;;文学翻译中原文审美价值的实现[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1 周忠厚;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2 李黎;;论当代艺术时尚化[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3 黄思天;重议文学作品的主题[J];惠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4 李国春;论审美意识的特点[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5 毕晓;;论艺术教育与人格发展[J];教师;2009年08期
16 陈吉猛;伽达默尔的审美意识批判及其启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7 黄信初;艺术人体的美学意味[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8 张文哲;;试论文学创作时尚化的弊病[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9 白凤欣;姜红;;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审美意识的比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0 杜灿;;惊异与艺术创新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追逐庸常:文学审美的时尚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吴兆武;;审美意识与人物塑造[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吴家珍;;谈文学语言信息的传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7 李志宏;;文艺如何既不脱离政治,又不从属于政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8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3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李胡玉;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鸿;从“理想”的偏执到“时尚”的狂欢[D];吉林艺术学院;2009年
2 盛百卉;审美意识形态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4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5 陈雪军;新时期文学读者意识的流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7 杜宏;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英汉互译[D];重庆大学;2008年
8 常超;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D];吉林大学;2010年
9 韩凌燕;《万叶集》的<防人歌>和《全唐诗》的<边塞诗>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涛 徐妍;在时尚化中迷失的文学批评[N];人民日报;2006年
2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崔立秋 ;文学与时尚化[N];河北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陆梅;时尚化、市场化影响了文学[N];文学报;2001年
5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6 马泉艺(回族);当今审美变形之我见[N];文艺报;2007年
7 洪治纲;时尚化一个致命的精神陷阱[N];文艺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莫海艺;探究贵州原生态民族文艺特质之美[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