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解构

单小曦  
【摘要】:正为了摆脱“庸俗反映论”,“政治工具论”等僵化的文学观念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钱中文、童庆炳等文论家在借鉴苏联“审美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文论界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此后,“审美意识形态论”逐渐成为了贯穿许多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基本文学思想。在文艺学研究领域,持此种观点的权威者不止一次地撰文强调“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艺学的第一原理”。可见,“审美意识形态论”在中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季中扬;;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难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权娜;;论波斯彼洛夫的“意识形态本性论”[J];青年文学家;2009年12期
3 刘淮南;;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马驰;;论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J];学术月刊;2006年07期
5 黎风;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J];求实;2002年S1期
6 王天保;;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兼论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启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8 冯宪光;告别自由主义美学——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解读 开场白[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5期
9 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徐珂;多元审美意识形态批评——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必要和可能[J];文艺评论;2001年03期
11 杨建刚;;文本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中的一个关键问题[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12 黄兵;;浅析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13 粟世来;田泥;;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吴子林;;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J];学习与探索;2006年06期
15 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学说的关系——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年00期
16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7 王会华;;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的发展[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18 周睿;;论图形创意中的审美意识形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9 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0 江渝;张瑞利;;无边的审美意识形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小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解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陈吉猛;;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马驰;;论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刘淮南;;文学是意识形态的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陈定家;;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刘根生;;创新中的疑窦——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点质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映冰;审美意识形态的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4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先艳;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爱国;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万润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倩;美学、身体、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雷然;八五新潮美术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红丽;文学: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格明福;审美意识形态:从路易·阿尔都塞到特里·伊格尔顿[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秦咏梅;新时期文学审美本质论的提出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丹;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明洁;意识形态诗性化过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凯;女性时尚杂志的审美文化解读[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保定市旅游文物局 穆强;浅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社会意识[N];中国文物报;2004年
2 艾松;作为社会意识的师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我市形成依法防空社会意识[N];商洛日报;2007年
4 王学勤;北京私营企业主群体社会意识[N];发展导报;2003年
5 刘见;海南强化高校服务社会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施美红;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N];金华日报;2005年
7 ;北京私营企业主群体社会意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刘洪波;广告制造了人本身[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吴仕华 (作者为中共晋城市委讲师团团长、晋城市政协委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北文;文艺本质如何界定引发学术争鸣[N];文艺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