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150MW等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两种150MW等级再热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方式的不同,改造技术的关键点和难点。"双背压双转子互换"改造方式,技术难度大,但由于对低压转子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采用液压联轴器螺栓实现高、低背压转子互换,使得机组在两种背压下运行,都能够保持较好的经济指标和低压缸效率;低压缸采用一次性改造,在高、低背压下两套动静叶片互换的改造方式,低压缸内气流通道不光顺,气流流动不连贯,导致低压缸内存在涡流,低压缸效率低,而且不能停止采暖抽汽运行,运行的安全性不高。两种改造方式,都实现了采暖季节高背压供热方式运行,消除了冷源损失,机组经济性大幅提高。由性能试验,得到改造后机组在正常背压纯凝工况和高背压供热工况下运行的经济指标。高背压供热工况下,机组热耗率大幅度降低,试验热耗率达到3700-3800 kJ/kW.h,热效率达到95-97%。
|
|
|
|
1 |
张启林;崔贤基;叶东平;;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对汽轮机运行的影响[J];机械工程师;2011年03期 |
2 |
艾钢,赵同宾,曾宪友,顾爱中;高背压发电用柴油机动态过程建模及仿真[J];柴油机;2005年03期 |
3 |
赵恩婵,朱立新;200MW空冷供热机组末级叶片的优化设计[J];电力学报;1999年04期 |
4 |
周根明;陈育平;孔祥雷;;螺旋管式蒸汽疏水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6期 |
5 |
武吉林;;直接空冷汽轮机组优化设计与运用[J];山西电力;2008年01期 |
6 |
段远才,董元佳,薛亚凡;涡轮增压柴油机高排气背压下变工况性能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1989年01期 |
7 |
杨建道;;空冷50MW机组低压缸变工况三维流场数值分析[J];热力透平;2007年01期 |
8 |
旷仲和;;双背压凝汽器对汽轮机热经济性影响分析[J];热力透平;2009年01期 |
9 |
梁秀珍;陈思迈;田亚钊;;首台国产6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的研制及运行[J];中国电力;2007年04期 |
10 |
刘利;;大同二电厂6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设计特点[J];中国电力;2007年06期 |
11 |
蔡小舒;牛凤仙;宁廷保;吴广臣;宋延勇;尚志涛;徐则林;岑岺山;郭养富;张瑾;李岗;;3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低压末级湿蒸汽测量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12 |
赵念平;潘荫棠;;凝汽式汽轮机末两级高背压工况核算特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3 |
金洪斌;石油贮罐液下喷射灭火系统泡沫管网的设计计算[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6年02期 |
14 |
蔡锦文,蒲启南;高真空高背压自由涡轮增压系统和增压器的研究[J];柴油机;1997年04期 |
15 |
项锡湘;王木铎;;凝汽式汽轮机组采取背压运行的经济效益计算[J];中国能源;1982年05期 |
16 |
洪祥武,段远才;高背压环境下柴油机性能预测数值分析的函数描述方法[J];车用发动机;1995年03期 |
17 |
谢滨;大型直接空冷电厂的设计思路[J];电力建设;2004年11期 |
18 |
蔡小舒;宁廷保;牛凤仙;吴广臣;宋延勇;尚志涛;徐则林;岑岺山;郭养富;张瑾;李岗;;3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低压末级鼓风态流场及湿度测量[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6期 |
19 |
孙卫平;徐州发电厂6号汽轮发电机组消除中、低压缸“跑偏”处理报告[J];江苏电机工程;1990年04期 |
20 |
程代京,王立,翁泽民;大功率汽轮机低压缸的变工况性能计算与分析[J];动力工程;199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