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瑛刘忠诚  
【摘要】: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将主要依靠科技人才,能否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中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应充分重视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该文对人的潜能和激励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企业科技人才的精神需要,提出了对企业科技人才进行精神激励的若干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迎;;合理运用激励机制 激发科技人才潜能[J];江苏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2 余锦年;;运用激励机制建设电力科技人才队伍[J];新疆电力;2004年04期
3 李萍,李宏祥;论我国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内外环境建设[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小琴;;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J];科研管理;2007年S1期
5 朱静;;关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王宏;段贵生;李军红;;科技人才创新型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J];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08期
7 刘世光;;国企科技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12期
8 雷正刚;;国有企业建立和运用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陈荣翠;;技术密集型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5期
10 蔡伟民;吕怀珍;;培养和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7年11期
11 王珊珊;;发挥科技人才作用,促进四川经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12 周爱军;;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09年02期
13 乔梅;满媛媛;;吉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14 夏芳;王雅林;郑坚;;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一种实践解读[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5 荀妍妍;;黑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J];北方经贸;2008年09期
16 杨铭铎;张宇鹏;王青宇;王刚;;基于微观企业激励文化支撑的黑龙江省企业创新人才体系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17 李灵;;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1年08期
18 高尊民;;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9 尹艳冰;赵涛;罗钢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20 陈丹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宏观构建与微观实施[J];企业经济;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瑛;刘忠诚;;企业科技人才精神鼓励的研究[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艳丽;;基础研究与研究开发类科技人才人格因素调查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3 吉莉;;浅谈科协如何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王利清;;也谈激励机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陈正飞;刘灵芝;;基于激励机制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6 谢伯桂;;改革法医体制 稳定科技人才[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谢芳成;;论环境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王利清;;也谈激励机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刘林姣;;城市科技人才整体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水波;张相林;;建立新型学生工作人员激励方式的途径探讨[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鹏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洪涛;基于信誉的对等网资源拍卖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宋志鸿;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建华;港口群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与权益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丁菊红;中国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激励[D];复旦大学;2008年
8 毛刚;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杨文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新蓉;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白红竹;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王德刚;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侃如;正昊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王成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陈芳;企业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测评及其哲学思考[D];湖南大学;2003年
7 李海红;区域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房师正;北京奥达石化新技术开发中心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宋海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造心理分析及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斌;河北省科技人才开发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梁斌 陈建平;科技人才盼望五种激励机制[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济宁市东郊热电厂 孙玉芝;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模式分析[N];济宁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创新须仗出群才[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娜、通讯员 龚萱;警方重奖13名科技精英[N];湖北日报;2007年
5 王蔚卫志科;闻喜把科技人才用到“刀刃”上[N];山西日报;2008年
6 王锦秋 本报特约记者 李彦忠;新型科技人才方阵在崛起[N];解放军报;2010年
7 记者 沈佳;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初具规模[N];山西日报;2007年
8 盛若蔚;绍兴开展科技人才月活动[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牛德芳 ;莫让科技人才常“赋闲”[N];太原日报;2005年
10 吴赛锋覃庆贵;不拘一格“降”高才[N];大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