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大科学体系——关于我国高等物理教育分类的商榷
【摘要】: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分类并不十分合理,不利于素质教育中物理课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建议依据培养目标分为:(1)专业物理,(2)非专业物理(统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1”(理工医农使用):“大物1a”(140学时),“大物1b”(100学时);“大学物理2”(社科文管使用)(70学时).说明:(1)今后不再有“工科物理”,“文科物理”,“医用物理”等称谓的使用,名正才能言顺.我们教授的只有一门课,那就是物理学.如果有”工科物理”、“文科物理”,还应有“农业物理”、“商业物理”,长此下去物理学就变味了.(2)大学物理编写上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要考虑当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少课时是权宜的做法,长远看高等物理教育必然会回到它应有的位置.建议的学时为教材必修内容的编写依据,其他内容可以系统些.在学习型社会中,好的物理读本会使读者终身受益.该分类便于打破门户之见,促进大学物理教育大范围内的交流与探讨.便于建立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大科学体系,从系统工程上把握它的发展和提高.便于提高社会对高等物理教育整体学科地位的认识和支持,摆脱它的基础地位常被忽视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