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弓形虫乙肝病毒多重PCR及芯片杂交技术的研究

赵锦  耿艺介  何建凡  黄达娜  吴少庭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弓形虫和乙肝 DNA 的多重 PCR 和芯片杂交检测方法,为孕产妇的 TORCH 检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病人血液及弓形虫 RHA 腹水为样本,多重 PCR 方法为基础,通过基因片段筛选及引物比例调整,进行弓形虫和乙肝病毒基因片段的扩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生物芯片检测法排除了 PCR 假阳性。结果在确定合适的多重 PCR 引物比例后,扩增结果清晰可辨。在 PCR 体系中加入 Norwalk 扩增监控进一步证实了扩增结果的可靠性。芯片与 PCR 产物杂交的结果具有较好灵敏性和特异性。结论建立了的针对弓形虫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多重 PCR 和芯片杂交方法是有效的,芯片杂交可用于对 PCR 检测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牛安欧,冯友仁,刘文琦;几种弓形虫ELISA试剂盒初步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4期
2 耿志辉,何成彦,张永生,李淑红,杜军,刘利,方艳秋,朱刚,李佳和;用PCR技术检测大鼠弓形虫DNA[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3期
3 杨金良;HBsAg携带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年03期
4 吕元聪;我国弓形虫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J];广西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5 牛安欧;弓形虫特异IgE的诊断价值[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6年03期
6 陈冀豫,刘世国,陶贵娥;正常新生儿脐带血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G检测情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10期
7 王丹,夏要友;彩超诊断弓形虫肝损伤1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06期
8 楼涤,杨素青,陈睿,徐纯竹,卓敏敏,叶俊杰,傅翠娥;人唾液、尿液中弓形虫抗原抗体的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06期
9 胡乃民,马以武;80例眼部疾患者弓形虫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报告[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9年02期
10 刘宜升,付琳琳,杜文平,陈明,史志旭;徐州市义务献血员弓形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1 文洁,白慕群,卢戌;应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人弓形虫IgM抗体的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年03期
12 黄莲芬,蔡昭蕙;225例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右江医学;2000年06期
13 刘霞;262例患儿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华夏医学;2002年01期
14 蔡娟,都建,汪学龙,沈继龙;重组弓形虫14-3-3抗原用于弓形虫血清抗体的检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5 杨经华,章贤忠,方爱国;7种498只医学实验动物的弓形虫感染情况检测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2年04期
16 文佩荣;郴州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检测与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17 陈丽萍 ,陈慰 ,桂馨;ELISA弓形虫IgG抗体试剂盒的研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年01期
18 段建华,邓家芬,夏丽莎,张锡林;孕妇弓形虫感染的IgM、IgG和IgA抗体检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19 林鸿波;宁波地区31720例育龄妇女和孕妇中弓形虫抗原抗体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04期
20 罗文,余世瑢,胡千里,李宇中,刘艳秋,栾树清;应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耿艺介;何建凡;黄达娜;吴少庭;;弓形虫乙肝病毒多重PCR及芯片杂交技术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国宏;;1315例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HBeAg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杨玉兰;闫素英;;227例肝病患者家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行为调查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彭敏峰;;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董桂兰;;血糖仪采血枪乙肝病毒污染状况及消毒现状的探讨[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胡晓武;;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HBsAg的比较[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文子千;曹素琴;王湘富;;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及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秀芝;王璞洁;李玉玲;;门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郑敏巧;刘池波;;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M及HBV-DNA检测的关系[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金慧英;陶开华;陈华标;李越希;李法卿;李素芹;谭维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和致病性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检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快检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艳秋;多重PCR及微卫星标记技术用于深部病原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D];吉林大学;2007年
3 邢茂迎;乙肝病毒突变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孙爱华;细菌耐药相关基因型及二元信号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曾国兵;乙肝病毒基因型与亚型临床特征及病毒学差异比较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李子玲;分枝杆菌DNA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张晓利;病原性丝状真菌快速诊断和鉴定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杰;HBV DNA和HCV RNA的全血联合快速检测[D];郑州大学;2003年
2 孙永红;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3 赵红庆;五种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检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胡晓红;检测细菌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芯片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赵海龙;重要呼吸道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6 范一灵;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罗文;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弓形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江西医学院;2001年
8 赵永静;多重PCR检测整合子及其在分析金葡菌耐药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9 张曙霞;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多重PCR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频佳;Real-time PCR检测弓形虫方法学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东;“阴”“阳”与肝功[N];焦作日报;2008年
2 艾春翔;测肝功为何要查“乙肝五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3 记者 周婷玉;提醒:乙肝病毒载量检测应警惕“假阴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北京地坛医院 蔡晧东;医患沟通 双方受益[N];健康报;2005年
5 中医大 李月兰;重视乙肝二对半和HBV-DNA检测[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6 特约撰稿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田维君;尿液异常发黄快查“两对半”[N];医药导报;2008年
7 李金朋;专家教您学看化验单[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静波 通讯员 黄显斌;防止乙肝复发有四原则[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黄显斌;转氨酶为何居高不下[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本期指导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士敬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 王世伟 记者 杨春霞 通讯员 黄显斌;转氨酶居高不下的3个治疗对策[N];医药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