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美景  
【摘要】:正(一)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创经济体制新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提出在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建民;;俄罗斯大搞经济特区[J];世界知识;2006年04期
2 袁晓江;;如何看待经济特区改革“试验田”[J];南方论丛;2011年01期
3 刘克自,徐彬;浅析特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之路[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利亚;;珠海经济特区探索发展创新之路[J];红广角;2010年08期
5 张江明;广东渐进式改革道路的探索[J];岭南学刊;1999年01期
6 袁晓江;;深圳仍然是改革的“试验田”[J];开放导报;2011年01期
7 孙秀平,曾宇青;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05期
8 张亦春,朱孟楠;再创中国经济特区优势[J];金融与经济;1995年11期
9 石兆彬;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思想的认识与实践[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许经勇;;经济特区与“新特区”的历史地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1 方生;超前改革试验是特区的生命[J];开放导报;1995年03期
12 罗木生;关于特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J];南方经济;1996年08期
13 金德本;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6期
14 吴蓁蓁;关于推进经济特区思维创新的思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5 本刊评论员;;再来一次脱胎换骨[J];今日海南;2003年11期
16 林道冠;增创特区优势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J];特区展望;1996年02期
17 许经勇;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厦门经济特区体制变迁的回顾与展望[J];特区经济;2002年01期
18 方生;超前改革试验是特区的生命─—中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J];学习与探索;1995年05期
19 ;温家宝总理视察珠海[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0 姚立新;试论增创特区新优势[J];东南学术;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美景;;提高整体素质 增创特区优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2 陶一桃;金传;;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3 詹长智;;从试验到示范:入世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起点[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红泉;;东亚—非洲经济特区和竞争性产业集群南南合作经验交流中国片区会议综述[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5 周轶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与启示[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的新鲜使命——从“中国”经济特区走向“世界”经济特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琳;;中国经济特区的历程及历史性贡献[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俞友康;;经济特区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进一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桑百川;;设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卓观豪;;以入世为契机 坚持强化四个创新 努力促进珠海经济特区新发展[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关义;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军晓;先行一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穆岩;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唐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宋群;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高同彪;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诚;改革中的先行先试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于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洪燕;开发区生命周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黎春秋;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韩汝军;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瑞华;新疆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4 龚道大;高新技术产业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王锐;新疆喀什经济特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6 张萍;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7 柴时军;湖南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潘伟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中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勇钦;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D];长江大学;2012年
10 李怀建;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家宝;顺应新形势 办出新特色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作用[N];人民日报;2005年
2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广东省深圳市调研组;横空出世看深圳[N];人民日报;2008年
3 谭丽琳;只有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经济特区才有说服力[N];海南日报;2008年
4 李建民;俄罗斯大办经济特区给我国企业带来机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李舒瑜;寄望深圳继续为全国创造经验[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柬埔寨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N];国际商报;2007年
7 记者 贺劲松、李四清;把创新作为特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撰述;俄经济特区 门向中国开[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9 通讯员王新庄;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调研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建设[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10 易秋霖;经济特区不该退场[N];财经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