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

孙日瑶  
【摘要】:正一、本文的前提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因此,为了便于研究,首先提出以下三个前提假设。1.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得以稳定,即从传统的第二财政转变为独立的中央银行。其业务有较高的独立性,不受财政收支特别是财政透支影响。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授予的目标及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判断,制订相应的货币政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相松;试论当前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和实施困难[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刘小兵;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企业;2003年12期
3 刘毅;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认识[J];青海金融;2005年11期
4 张永芳;;流动性充裕条件下我国公开市场业务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0年16期
5 唐闻华;;公开市场业务[J];前线;1994年02期
6 高峰;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比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7 盛昌兴;论我国“九五”期间货币政策的合理取向[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6年01期
8 林门福;;名词解释[J];求知;1994年01期
9 朱焱;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4年08期
10 范方志,赵捷;中国中央银行的改革述评与启示[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11 谢吉晨;;电子货币对央行及货币政策影响研究述评[J];上海金融;2007年06期
12 张志红;;关于我国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几点看法[J];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Z2期
13 周骏;论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98年04期
14 马淑华;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的原因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年01期
15 如文;;漫谈中央银行——二十二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1985年09期
16 刘明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与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0年07期
17 夏丹;;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18 范方志;金融安全:货币政策第五大目标[J];商业研究;1999年01期
19 陈建军;;央行与银监会:分工与合作[J];中国证券期货;2004年04期
20 夏彩君;;我国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2 ;货币与投资政策[A];2008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3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5 李运达;;信贷风险、资本金约束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兼论两轮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反差[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新松;;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可能的最优货币政策操作规则[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匡国建;林平;何伟刚;;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执行货币政策问题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9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林峰;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2 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志刚;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奕滨;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7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科燕;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张剑;资产价格波动、商业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D];山东大学;2008年
3 易志强;金融工具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7年
4 袁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冲突与合作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6 张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7 谭荣;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及在我国的前景[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安立波;中国公开市场操作行为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辉;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货币政策[N];铁岭日报;2009年
2 记者 金立新;数量调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何在[N];金融时报;2011年
3 记者 李倩;央票发行频率调整 引导银行信贷投放[N];金融时报;2008年
4 边际;货币政策不会直接针对股市和楼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中华;新增信贷猜想[N];华夏时报;2011年
6 汤敏;实行中性偏紧政策[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 李刚;货币政策改革影响债券市场中期走势[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王亚雷;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信贷结构优化为基础[N];衡水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商灏;三率调整的靴子能否早些落下[N];华夏时报;2008年
10 张锐;澳行加息引发的猜想与争论[N];中国信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