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

冯小茹  
【摘要】: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过去单一的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所有劳动力的就业模式明显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但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传播和应用,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出现了一部分易受劳动力市场排斥、就业前景有限的弱势群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非正规部门就业问题专家谈[J];中国就业;2000年10期
2 刘江;陈鹏;;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7期
3 杨柳;;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关系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10期
4 张俊杰;;关于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1期
5 张琼;齐源;;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困局及破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6 李晨旸;;国外非正规就业的定义与测量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1期
7 李茂;;国外旅游非正规部门就业研究情况简述[J];商场现代化;2010年34期
8 杨强;;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权益保障缺失及其矫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张丽冰;;建立非正规就业者的非正式社会保障[J];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07期
10 黄耿志;薛德升;;中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兼论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议题[J];热带地理;2009年04期
11 申晓梅;;非正规就业的保障制度创新[J];中国劳动;2006年02期
12 张新岭;孙友然;江游;;经济学视域的非正规就业概念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8年11期
13 何松;;我国发展非正规就业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商业时代;2009年32期
14 张俊杰;;关于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5 韩建南;;非正规就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J];茂名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6 张时玲;;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7 姚宇;;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与现状研究[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年02期
18 高恩胜;;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法律界定[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7期
19 胡君;房兆侠;;推进廊坊市非正规就业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6年07期
20 郭正涛;赵元笃;;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小茹;;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2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5 薛德升;方逸涵;;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区域差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肖文海;;国有部门改革、劳动力市场障碍与自我就业:理论与经验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加入WTO对浙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9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严法善;;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阳;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7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赵耀;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刘新宇;论中国低端部门就业与城市环境管理的冲突[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余佳;“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玉凤;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模式创新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绪东宇;关于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汉峰;中国城市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郑敏;都江堰市联盟社区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绮;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邹婷婷;中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贺歆;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张瑛;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运行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德倩;城镇非正规就业人数占“半壁江山”[N];解放日报;2007年
2 任远;全球化与非正规就业[N];解放日报;2007年
3 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王兰坤;促进非正规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N];周口日报;2007年
4 顾严杨宜勇;中国非正规就业的争论与共识[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何文举 殷志云湖南商学院;构建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支持系统[N];中国人口报;2009年
6 孔庆福;发展非正规就业方能更好地解决就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宜宇;吴要武:城市非正规就业与“转折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记者 董克伟;非正规就业需完善制度性保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记者 李宏 特约记者 欧燕萍;适度宽容小商小贩 出台政策扶持网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赵文骅;如何实现非正规就业[N];人才市场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