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释放巨大教育红利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从2010年"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看,到2014年,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5项主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2015年目标,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2020年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等阶段毛入学率接近2020年目标。具体而言,这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各级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二是国家与私人强化了教育投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在世界上的排位提高了24位。三是教育红利释放人力资源红利、人才红利,2009—2014年间,全国高等学校向全社会输送3900万专业人才,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272万人,显著改善了劳动力队伍的人力资本。四是教育红利释放创新红利。中国政府对全国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全力投入,帮助中国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和有学科专长的特色大学实现了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五是教育红利还表现为开放红利,既反映中国教育走出去,又反映世界教育走进来,形成历史空前的中国与世界教育双向交流、人员双向交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表明:教育强,国家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优先发展教育,对全体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本万利"的事业,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