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分析

李秀菊  何薇  
【摘要】:很多科技发达国家都将科学传播作为重大科研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科学家开展科学传播工作,另一方面增进公众对科学研究项目的了解,提高公众的决策水平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本研究对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重大科研项目中开展科学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柯传;;倾力于科学传播的专业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1期
2 莫夫;;科学传播学浅谈[J];科学管理研究;1985年05期
3 洪耀明;;重视科学传播者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J];科普研究;2007年03期
4 谢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科学传播[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5 王大鹏;余富军;;2011年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召开[J];科普研究;2011年02期
6 田松;;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2期
7 ;第八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J];科普研究;2011年S1期
8 本刊编辑部;;呼吁科学传播[J];科技与企业;2011年05期
9 翟杰全;;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原理[J];科学管理研究;1987年01期
10 张玉玲;科学文化: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的核心内容[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1 翟杰全;;科学传播和技术传播[J];科普研究;2009年06期
12 杨清媛;;从传统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13 T.W.伯恩斯;D.J.奥康纳;S.M.斯托克麦耶;李曦;;科学传播的一种当代定义[J];科普研究;2007年06期
14 ;全国学会科学传播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京举行[J];科技传播;2009年08期
15 张沁源;;科学普及在科学传播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6 张开逊;;关于推进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的建议[J];学会;2010年11期
17 韩建民;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8 徐善衍;;最有效的科学传播是适应需求服务——再谈公民科学服务体系建设[J];科普研究;2007年04期
19 张开逊;;关于推进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的建议[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20 宁宵宵;;科学青年走起来!——记2009年科学嘉年华[J];世界博览;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菊;何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舒志彪;来英;;电视科学传播能力研究——以科教栏目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肖尤丹;;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知识产权政策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红霞;任嵘嵘;;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新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智强;;提高科学传播能力 促进科学素养建设[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时进;;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王大鹏;;浅议移动传媒终端的科学传播[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翟杰全;;再论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潘启龙;;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一个科学传播评价框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桑倞;欧洲联盟创新政策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冯兴石;欧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RTD)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杨睿;美国《物理评论》的创办和发展[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卫征;科学传播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谢世龙;对卡尔·萨根科学传播活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魏;城市社区科学传播系统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曹志;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伟伟;科学传播的主体及其责任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6 周如意;我国媒体科学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童兴华;科学主义视角下中国近现代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8 施径科;科学传播中的公众理解问题初探[D];中南大学;2004年
9 邓晓芳;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的受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瑞冬;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同济大学);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N];文汇报;2001年
2 韩建民;科学传播理论初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金振蓉;科学传播需要“发言人”[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陶春;科学传播,把科学带入决策[N];学习时报;2008年
5 洪耀明 (作者系上海市科协普及部副部长);在科学传播者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记者 王洪波;“虎照事件”荣登2008年“郭永怀科学传播最佳影响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赵致真;科学传播是国际性事业[N];光明日报;2001年
8 吴国盛;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束洪福;73.2%公众知道“科学发展观”[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杜悦;走向科学传播的双向互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