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书越  
【摘要】:当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不仅作为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热点,而且已经成为经济、政治乃至国际问题。但是,对全球变暖及温室效应,国内外科学界都有不同看法,从历史、现实和科学的角度看也难以成立,并且即使真变暖,也是利弊都有,不必恐慌。一味宣传全球变暖,危害很大。要厉行节约、把遏制全球"变脏"作为环保的主要目标,并坚持科学态度,全面客观地搞好相关科普工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Jan Sinclair;张维平;;全球气候已经开始变化[J];世界环境;1992年02期
2 宋燕波;;全球变暖将引发冲突 CO_2储存从容应对[J];绿色中国;2005年21期
3 白万利;;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6期
4 ;环保信息[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5 西罗;;全球变暖:你我都是受害者[J];新世纪周刊;2007年29期
6 ;全球变暖每年造成30万人死亡[J];世界博览;2009年13期
7 白建辉,王庚辰;黑碳气溶胶研究新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09期
8 雷蕾;;全球变暖,你准备好了吗[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年08期
9 陈丹;;种树与气候变化[J];世界环境;2007年03期
10 Hiroshi Seino;夏明忠;;全球变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1年02期
11 湘溪;;变暖? 变冷? 给个理由先[J];世界知识;2010年03期
12 潘启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J];中国减灾;2007年07期
13 郑安桥;苏亚欣;赵敬德;;黑碳气溶胶研究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7年05期
14 田戈 ,John Browne;超越“京都议定”[J];社会观察;2004年11期
15 史少晨;青云;;挽救环境的国家行动[J];科学之友;2007年08期
16 科苑;;这些煤炉正在灼烧地球[J];今日科苑;2009年09期
17 田春秀;李丽萍;曹凤中;;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年04期
18 梁海东;罗江海;;气候变暖是一个伪命题吗?[J];河北企业;2010年05期
19 苏里坦,宋郁东,张展羽;近40a天山北坡气候与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干旱区地理;2005年03期
20 田武文;黄祖英;胡春娟;;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越;;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刘新胜;;应对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问题、关注与中美政策(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王慧;;气候变化与WTO:冲突与协调[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4 苏苗罕;;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冯伟洲;成美捷;宋艳萍;姜晨光;;从全球碳循环的特点淡我国的减碳策略[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隋岩;刘洪鹏;单立中;赵义兰;;对气象服务在低碳经济发展大潮中主动发挥积极作用的思考[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吴宜进;朱文晶;李长安;;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环境保护之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综述[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9 陈科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惜春;;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刍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黎明;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新伟;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4 沃晓棠;基于气候变化的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晗;气候变化视角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黄全胜;环境外交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赵伟;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洪军;缅因湾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水华年际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丕东;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孙建光;基于MM5模式研究成都市城市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雪飞;浅析中国与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合作[D];外交学院;2010年
5 徐怡平;论全球气候问题的多层次治理[D];外交学院;2009年
6 代丽华;气候变化、国际气候合作机制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培松;近20年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航;美国基金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1年
9 马慧萍;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孔令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 华金声;阻止气候变化要“拉拢”企业[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林小春任海军;“暖祸”猛于虎: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种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执笔记者 陈俊锋 徐剑梅 冯武勇 参与记者 李敬臣 淡然 田野 赵悦 杨媛媛 陈瑶 胡瑶 郭倩 岳玉苓 骆珺 杨亮 刘晨 危玮;何去何从,追问人类生存之“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林永锋;气候变化的帮凶[N];中国能源报;2009年
5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BanKi-moon);2009年的三大挑战[N];南方周末;2009年
6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中国人气候变化意识领先全球[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冯洁;“全球变暖,为什么有的地方反而更冷了?”[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 Yvo de Boer;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存才;“气候智能型”世界,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财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印久青;全方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N];中国信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