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 SERS-Fluorescence Dual-Mode p H Sensing Method Based on Janus Microparticles

Shuai Yue  Xiao-Ting Sun  Ning Wang  Ya-Ning Wang  Yue Wang  Ming-Li Chen  Jian-hua Wang  Zhang-Run Xu  
【摘要】:正p H sens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accurate p H sensing is always important in many fields of sciences.In this work,a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fluorescence dual-mode p H sensing method based on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Stephen Z.D. Cheng;CHEMICALLY DEPOSITED SILVER FILM USED AS A SERS-ACTIVE OVER-COATING LAYER FOR POLYMER FILM[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1年03期
2 Yukihiro Ozaki;Molecular Orient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thin Films of C_(12)AzoNaph(1,4)C_6N-SDS Studied by FT-IR and NIR-SERS Spectroscopie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2年04期
3 周光明;黎司;虞丹尼;;SERS中的活性基底[J];化工时刊;2006年10期
4 谭恩忠;殷鹏刚;郭林;;氯离子对固定银纳米颗粒SERS活性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君梦;曲胜春;张利胜;唐爱伟;周树云;王占国;;银纳米阵列直径对SERS增强效果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1年01期
6 莫冰;李和平;陈娟;王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及其在定量测量中的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3年03期
7 ;NONAQUEOUS SERS:IMIDAZOLE IN METHANOL SOLUTION AT A SILVER ELECTROD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1年01期
8 郑海菜,苟增光,崔明,李秀英,莫育俊;固-液系统中表面增强喇曼散射强度I_(SERS)对浓度c的依赖关系及水杨酸分子的吸附等温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2年06期
9 ;SERS CHARACTERIZATION OF ADSORBED WATER AT VERY NEGATIVE POTENTIAL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3年07期
10 陆云,薛奇;THE RING OPENING REACTION OF AN EPOXY COMPOUND ON THE TOP OF CHEMISORBED CYSTAMINE STUDIED BY THE SERS TECHNIQUE[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1994年02期
11 ;Investigation on composite Au/TiO_2 nanoparticles (Ⅰ)——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8年03期
12 ;SERS mechanism of nickel electrod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年23期
13 徐抒平,王连英,徐蔚青,赵冰,袁航,马岚,白玉白,樊玉国;SERS标记纳米粒子用于免疫识别[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5期
14 徐蔚青,徐抒平,吕志成,王魁香,赵冰,樊玉国;SERS活性液芯光纤的制备及超灵敏检测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1期
15 徐蔚青,徐抒平,胡冰,王魁香,赵冰,谢玉涛,樊玉国;SERS活性光纤光谱微探针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16 许莉莉,方炎;温度对苯甲酸衍生物在银胶体系中的SERS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04年03期
17 周海辉,吴德印,胡建强,连天泉,田中群;银和去合金银-金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4年03期
18 李淑瑾,顾仁敖;巯基苯类为标记分子免疫检测的FT-SERS光谱研究[J];化学学报;2004年20期
19 J.F. Arenas,I. LópezTocón,S.P. Centeno,J.C. Otero;2,5-二乙基吡嗪的SERS光谱中电荷转移增强机制的贡献(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3期
20 施建珍;方靖淮;沐仁旺;李雅丽;;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SERS活性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秦维;刘可;袁亚仙;姚建林;顾仁敖;;一种新型可循环SERS基底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莫育俊;雷洁;李秀英;张鹏翔;;吸附于铜表面上分子的SERS及表面粗糙度对SERS的影响[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3 艾小红;高小平;李秀英;莫育俊;;苹果酸吸附在铜和银表面上SERS的比较[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高敏侠;林秀梅;任斌;;均匀的强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及表征[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高美;方炎;;对树枝状银纳米结构作为SERS增强基底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春旭;陈雷;纪南;阮伟东;赵冰;赵纯;;银的无电沉积及其SERS活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鹏翔;付石友;庞玉璋;;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的最近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1年
8 ;SERS on thin film composed of gold nanoparticles[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喆;王旭;韩晓霞;赵冰;;基于考马斯亮蓝SERS的蛋白质含量测定[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仁明;蔡晨波;张德清;司民真;;Studies o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type of biocompatible NIR-SERS substrate[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滨;几种基于半导体涉及电荷转移的SERS及其增强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然;SERS活性底物的制备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鹏;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捕集与SERS成像检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技术的开发[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平平;基于纳米结构的化学物质检测材料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建萍;SERS基底的理性设计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于治;基于仿生基底的金属离子、H_2O_2以及葡萄糖的SERS检测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王月;分子间氢键与对映体识别的SERS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付翠翠;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生物传感方法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袁玉峰;新型银纳米材料与生物辅酶的精密光谱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萍;新型SERS基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延凯;新型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媛媛;纸上SERS免疫分析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陈晋;基于毛细管的SERS活性基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杨森;核壳结构金属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制备及其在SERS光谱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黄铃铃;唾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鼻咽癌无损诊断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永明;太赫兹波段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杜鸿杰;用于检测环境中痕量危险化学品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制备[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璨琛;柔性拉曼基底制备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刘辰;单层聚苯乙烯微球阵列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用于蛋白质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曹伟丽;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在三聚氰胺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佘峥 李静;SERS技术或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N];中国食品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