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良如,J.Enzman,M.Schneider,H.Brüster,P.Wernet;应用人工合成的HIV nef蛋白肽制备抗nef单抗[J];免疫学杂志;1990年03期 |
2 |
董保科,王剑虹,何长民;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年06期 |
3 |
李敬云,鲍作义,王宏霞,罗保君;人免疫缺陷病毒HBJ株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0年04期 |
4 |
郑红,朱锡华;HIV疫苗的研究策略及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0年S1期 |
5 |
杜勇,徐静,李敬云,侯利华,王海涛;HIV蛋白质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重组表达与抗原性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6 |
徐小元!100034北京,陈力!100034北京,王勤环!100034北京,斯崇文!100034北京,Jean Claude Chermann;HIV-1感染无进展与进展者HIV DNA存在状态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4期 |
7 |
刘安全;趋化性细胞因子和T细胞游走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3期 |
8 |
王承,吴鹏,王学文;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血液学特征[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0年05期 |
9 |
樊卫平,李敬云,王红霞,鲍作义,陈向伟;灭活前后HIV-1包膜基因变异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0 |
李暐东,龚岷,梁布锋;HIV共受体CXCR4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年03期 |
11 |
张经浩,余述清,肖家儒;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的形态、症状及预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12 |
康龙丽,郭雄;用锌原卟啉作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标志衡量感染免疫缺陷病毒病人的机体铁营养状况[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1年01期 |
13 |
高和德,覃湘红;抗艾滋病毒中草药及方剂的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4 |
黄平;新发现病毒威胁人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年06期 |
15 |
张应玖;HIV外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5期 |
16 |
郭志敏,陈鸿珊;HIV-1整合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抑制剂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年02期 |
17 |
徐克沂,张永新,王瑛,Innocent MBAWUIKE;同时检测HIV抗体及p24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年04期 |
18 |
邹放;以结构与调节蛋白为基础的预防性HIV疫苗的合理开发[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5期 |
19 |
严有望;HIV疫苗的研制及面临的科学挑战[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6期 |
20 |
金宁一,郭焱,王宏伟,金洪涛,江文正,张应玖,沈家骢;HIV-2型gp105、gag核酸疫苗构建与免疫学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