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分析的强震作用下结构累积损伤研究

滕军  涂胡兵  李祚华  和雪峰  
【摘要】: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的房屋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地震特点是强度大、持时长、余震多。震害调查表明,基于目前结构抗震设计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破坏模式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机理仍不清晰、明确。本文对一高层结构建立了能够考虑累积损伤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分析平台,分析了结构的地震损伤累积破坏程度,并和Pushover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认为基于累积损伤模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更为合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能够较好地描述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同时本文依据Park-Ang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建立了基于强度折减系数的四类场地损伤谱,分析了低周疲劳累积滞回耗能对结构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累积滞回耗能引起的结构损伤不能被忽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侯海娅;宋健;;汶川地震震害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喻云龙;梁培新;;汶川地震房屋结构震害分析[J];住宅科技;2011年S1期
3 王哲;李碧雄;王旋;曹鹏杰;雷涛;;根据汶川地震探讨断裂带与建筑物桥梁的震害关系[J];甘肃科技;2009年04期
4 杨伟;侯爽;欧进萍;;从汶川地震分析填充墙对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学校建筑的震害分析[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6 吴培红;陈凯;郭庆宇;;地震灾害对变电站的影响调查及分析[J];电气应用;2011年07期
7 顾渭建;冯丽;李麟;;高烈度区地下建筑的基本震害与防灾对策[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8 韩娟;;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与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9 张涛;;汉中市农村民房结构抗震能力分析[J];砖瓦;2011年09期
10 郭樟根;孙伟民;倪天宇;丁帅;沈丹;;汶川地震中小学校建筑震害调查及抗震性能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1 "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J];四川建筑;2009年S1期
12 韩军;李英民;刘立平;郑妮娜;王丽萍;刘建伟;;5·12汶川地震绵阳市区房屋震害统计与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3 邓夕胜;张鹏;董事尔;;汶川地震村镇房屋震害分析及重建建议[J];四川建筑;2009年05期
14 毛蓉萍;;错层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受损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15 林树枝;张鹏程;;汶川大地震后城乡防灾与救灾策略探讨[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16 程袁华;韩新明;赵新图;费飞;;绵阳市房屋震害研究[J];四川建材;2009年02期
17 田志鹏;张新培;赵统;;汶川地震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2009年11期
18 孙治国;王东升;李宏男;郭迅;司炳君;王清湘;;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及震后修复建议[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4期
19 张玉稳;刘才玮;李保臣;;结合汶川地震谈结构的抗震设计[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0 周乾;闫维明;杨小森;纪金豹;;汶川地震导致的古建筑震害[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军;涂胡兵;李祚华;和雪峰;;基于汶川地震震害分析的强震作用下结构累积损伤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毛蓉萍;;错层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受损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3 莫庸;金建民;杜永峰;曹宝恒;刘新海;刘郝林;;小山包上竖向不规则砖混结构办公楼严重震害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邢勇;詹猛;王社良;陈洁;;5.12汶川地震-宝鸡市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周绪红;王瑞成;李颖;石宇;;宝鸡地区村镇建筑震害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6 袁海军;;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周建平;;汶川地震给水电工程防震抗震工作的启示[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9 杨箐丛;;汶川震后历史地段规划设计初探——以汶川县城七盘沟历史地段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其诚;王光谦;;斜面颗粒流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彪;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杉彬;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沈靓;汶川地震中建筑物典型震害分析与数值计算[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燕;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马玉虎;汶川地震典型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和防倒塌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李红培;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及重建隔震设计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6 张文明;砖石古塔的抗震性能评估及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瑜;古建筑木构件基于累积损伤模型的剩余寿命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国兴;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与汶川地震结构震害调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孝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震害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孙波;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