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汶川地震反思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摘要】:基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本文介绍了地震中主要的震害情况,包括房屋震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震害的原因和特点等。同时,结合此次汶川地震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工作,以及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建设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防震减灾建设在地震预报、设防标准、抗震管理、应急救援、减灾技术、灾害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依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工程建设的现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完善和修订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强化灾害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的教育、加强公共建筑的安全管理、提高建设系统的抗震防灾能力等。
|
|
|
|
1 |
曹均锋;翟洪涛;孟凡月;王立会;;浅析汶川地震后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J];高原地震;2009年02期 |
2 |
郭星全
,王丕煌;努力构筑新时期地震安全环境[J];城市与减灾;2005年06期 |
3 |
樊星;陈振川;;市(县)地震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J];城市与减灾;2007年04期 |
4 |
杨银波,杨子汉,杨光宇;云南省自然灾害综述及减灾对策[J];地震研究;1992年04期 |
5 |
;成都市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科普宣传[J];西北地震学报;2005年04期 |
6 |
周魁一,苏克忠,贾振文,郭迎堂;十四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次生水灾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2年03期 |
7 |
郭富贇,宣世进,张永军;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
8 |
璩向宁;银川市城市自然灾害特征及减灾对策的初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9 |
何玉林,韩渭宾,裴锡瑜,李广俊;城市地区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综述[J];四川地震;2002年04期 |
10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10期 |
11 |
杨志刚,杨生宝,李春英,马随虎;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
12 |
卫露媛;;浅谈太原市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J];山西地震;2011年02期 |
13 |
王瑞元;唐川;;昭通“7.12”暴雨滑坡泥石流灾害初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2年02期 |
14 |
王占礼;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J];人文地理;1999年03期 |
15 |
骆艳欣,李东霞,李军,张会欣,王秀辰;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的探讨[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
16 |
;《山西地震》2007年第1期~4期(总第129期~132期)主题词索引[J];山西地震;2007年04期 |
17 |
赵晓晖;;群测群防网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J];高原地震;2008年01期 |
18 |
许志琴;李海兵;吴忠良;;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J];地质学报;2008年12期 |
19 |
谢中华;;童亭煤矿地下水位异常与汶川地震[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20 |
同春芬;何珊;;汶川地震中我国应急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