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邢勇詹猛王社良陈洁  
【摘要】:汶川地震影响范围广泛,陕西省宝鸡市部分地区也遭受严重震害。本文根据对宝鸡市受灾现场的调查,介绍了学校、农村住宅、工业厂房、商业建筑以及水塔等不同建筑在本次地震中遭受震害的情况,并对其受损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借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今后同类型结构和用途的工程项目的抗震设计和有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洁;黄银莹;王超;康钊;;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2011年02期
2 郑鑫;陶夏新;;5·12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结构震害调查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6期
3 何义宏;;紫坪铺水库左岸重载公路挡土墙震害调查分析[J];路基工程;2009年03期
4 谢启芳;薛建阳;赵鸿铁;;汶川地震中古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启示[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2期
5 宋战平;曾珂;韩晓雷;徐雷;;“5·12”汶川地震四川绵竹震害调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易良;;东汽工业建筑震害调查及初步分析[J];建筑科学;2009年09期
7 王丽萍;李英民;郑妮娜;刘立平;韩军;刘建伟;;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李碧雄;谢和平;王哲;王旋;;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鄢明章;;巴蜀江油发电厂建(构)筑物震害介绍[J];电力建设;2009年09期
10 信任;;汶川地震宁强灾区中小学砌体结构房屋典型震害分析及抗震加固建议[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11 李永录;耿树江;张文革;席向东;朱丽华;;从汶川地震震害看如何提高工业建筑抗震能力[J];工业建筑;2009年01期
12 陈平;吴博;;汶川地震中西安高层建筑震害调查及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3 陆鸣;李鸿晶;温增平;田家勇;熊立红;杜修力;于爱勤;;都江堰市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建筑物震害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4 陈东明;杨德健;;汶川地震中板式楼梯的破坏分析及抗震措施[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5 尹保江;黄世敏;薛彦涛;葛学礼;曾德民;荣维生;姚秋来;于文;申世元;;汶川5.12地震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调查与反思[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16 邢勇;詹猛;王社良;陈洁;;5.12汶川大地震-宝鸡市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7 刘清阳;;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调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8 应义淼;章雪峰;陈佳弟;;底框-抗震墙结构体系在震后灾区重建工程中应用的思考和建议[J];建筑结构;2009年S2期
19 翟洪涛;曹均锋;;汶川Ms8.0级地震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20 韩娟;;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与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勇;詹猛;王社良;陈洁;;5.12汶川地震-宝鸡市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岸雄;苗启松;李文峰;李兴旺;;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修复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3 易良;;东汽工业建筑震害调查及初步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曹书兵;;汶川地震绵阳地区建筑结构震害统计及原因浅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5 李文峰;苗启松;刘岸雄;李兴旺;;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市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调查及修复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6 毛蓉萍;;错层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受损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7 王亚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C];2008年
8 王亚勇;;汶川特大地震建筑震害启示[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9 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抗震加固及设计的几点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10 车轶;霍林生;李钢;;汶川地震村镇民居震害调查与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齐文浩;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郭飚;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4 刘红彪;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5 高峻;基于汶川地震重建的农居建造范式及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丁开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韩亮;龙门山断裂脆塑性转化带内花岗岩的流体特征与裂缝愈合的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9 王栋;近断层地震动的上/下盘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张国宏;断层滑动分布与震源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探析[D];重庆大学;2009年
2 刘国兴;非平稳地震动场的模拟与汶川地震结构震害调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汪磊;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佩;汶川地震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探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青;网络论坛中公共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6 郑玉阁;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骊;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媒介功能与角色[D];厦门大学;2009年
8 朱晶;人民日报国际舆论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屹东;汶川震区典型暴雨泥石流形成特征与条件的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匡载源;舆论导向下的“人本主义”传播[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珺;陕西开展工程应急评价和震害调查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俊;灾后建筑物重建应注意什么[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殷磊;后续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N];厦门日报;2008年
4 小雨;中国专家在行动[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魏茂杰;“二级悬河”形成后黄河下游可能发生的震害分析[N];黄河报;2006年
6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部署抗震救灾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8年
7 方宁;中美工程界联手抗震[N];中华建筑报;2000年
8 王平马红波;尽快对学校和医院展开震害普查[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郭志明 江东;买房,别忘了安全[N];中国质量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许金波;受灾群众妥善安置 社会秩序恢复良好[N];乐山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