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预应力板柱节点抗冲切强度研究

王增春  南建林  
【摘要】:采用混凝土双轴应力状态下破坏的修正Mohr-Coulomb准则,建立预应力板柱节点冲切破坏的脱离体模型,考虑预压应力和预应力钢筋曲线对板柱节点抗冲切的有利影响,推导了预应力板柱节点的抗冲切计算公式。与试验数据对比,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丰,阎石,周锦瑞;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代伟明;刘子华;;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的层间位移角与剪重比关系[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2期
3 石清林,邹银生;钢筋砼平板柱结构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J];住宅科技;1999年02期
4 马云昌,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4期
5 刘大鹏;明伟;;异形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何宇;陈静;;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冲切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7 曹明,龚绍熙;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弯冲界限破坏的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1期
8 张之雁;不同强度板柱节点混凝土有效强度的计算方法[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3期
9 黄炎生,姚大鑫,蔡健,刘付钧;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11期
10 朱宏权;檀文迪;;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受力性能——基于抗倒塌理论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4期
11 李帅;许懿;刘大鹏;;板柱节点抗冲切措施概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2 郭长辉;何宇;鲍东杰;;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1年07期
13 姚大鑫;蔡健;刘付钧;;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4 冯艳红;;钢管混凝土板柱刚接节点性能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5 许清风,蒋永生,王孔藩,穆保岗;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板柱节点的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6 刘英利;耿立功;王海霞;徐晓彬;苏幼坡;;铰支撑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4期
17 朱钧;邢晓洁;;关于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18 李京一;高维元;;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施工中的几起质量事故剖析[J];建筑技术;1985年Z1期
19 杨建明;;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弯矩的直接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20 吴波;预应力混凝土T梁张拉的侧向稳定性研究[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增春;南建林;;预应力板柱节点抗冲切强度研究[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志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李小周;;预应力混凝土T梁裂缝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4 王绍杰;苏幼坡;;采用夹层板理论推导预应力混凝土夹芯保温屋面板开裂荷载及挠度的解析式[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5 仝为民;;大跨度预应力现浇空心板设计工程实践[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新国;;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板层板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7 房泽民;张维汇;储亚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L04G401图集简介[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李志飚;金烈胜;陈劲;;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工程应用[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洪学;汪一骏;;对改进预应力混凝土园孔板综合结构性能的探讨[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10 秦士洪;姚爱军;代国欣;;预应力砼裂缝控制的可靠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富民;氯盐环境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林兵;应力对预应力钢丝断裂性能和腐蚀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赵军卫;预应力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基本问题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郑晓芬;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温度收缩裂缝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3年
5 唐昌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柱的试验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冯忠居;大直径钻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黄文雄;基于新型弯起器的折线配筋先张梁力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赵建立;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设计的拉压杆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钧;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耀东;蒸养高性能混凝土引气若干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王勍;新束形预应力混凝土复合受力空心板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龚政;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胡小刚;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张志彬;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及应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周振东;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施工偏差和局部小尺寸设计对结构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宝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现场静载测试及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力;预应力混凝土开孔平板的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3年
9 郭晓江;张拉预应力筋阶段的T型梁应力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曹云中;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体系结构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桩[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钢筋的分类和用途[N];中国质量报;2003年
3 曹霁;福建加强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管桩连接接头质量控制[N];中国建设报;2011年
4 樊宇盛 凃贤平;万兴5年订单无虞[N];常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何腾江 实习生 陈贵锋 通讯员 任军;建华管桩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N];中山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吴险峰 实习生 梁耀予;我市多举措保障农房建材供应[N];绵阳日报;2008年
7 郑丹译;美国发明经济持久的混凝土梁预制设计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科信;“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实践研究”通过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韩庆文 郑毅 通讯员 李艳成;科研是建筑技术进步的“推进器”[N];广东建设报;2008年
10 KNA工作室;宋庄美术馆[N];中华建筑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