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关于混凝土表面异常碳化问题的分析研究

张保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酸性脱膜剂对混凝土表面碳化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并对选用脱膜剂的品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敏豪;新拌混凝土水灰比测定仪[J];水运工程;1987年04期
2 刘秉京;超缓凝混凝土与无冷缝界限[J];水运工程;1993年02期
3 李中元,程华岚,刘杰;从混凝土强度内控标准浅谈企业经济效益[J];铁道建筑;1993年01期
4 项翥行;我国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成就[J];建筑技术;1994年01期
5 何顺贵;机场跑道大面积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分析与防治[J];建筑技术;1994年07期
6 吴德全,葛英时;高层框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分析[J];混凝土;1994年01期
7 宋颖;石屑代砂混凝土的研究[J];混凝土;1994年02期
8 王有翰;压缩机基础标高事故的混凝土加筋处理[J];建筑施工;1994年03期
9 王圻;《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复习思考题[J];当代电大;1994年02期
10 魏小胜,肖莲珍,陈云仙;CSA混凝土微膨胀剂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5年01期
11 徐增全;钢筋混凝土薄膜元理论[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5期
12 张振国;高层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记某33层商住楼工程[J];广东土木与建筑;1995年04期
13 彭冠群;高速发展中的上海商品混凝土[J];混凝土;1995年05期
14 曹天霞,蔡文鹭,朱敦裕,潘智玲;上海广播电视塔高强度超高程泵送混凝土的综合技术[J];建筑施工;1995年02期
15 邹建明,李成宏;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铁道运营技术;1995年04期
16 牛荻涛,陈亦奇,于澍;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模式与碳化寿命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17 伍作鹏,吴丽琼;钢筋混凝土建筑在火灾中的强度损失[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5年03期
18 邹闯,陈献南,李建辉,陈君享;路用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及耐磨性[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6年06期
19 余洪方,刘红飞;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裂缝产生机理及对策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6年06期
20 冯乃谦;第六讲 混凝土的耐磨性[J];施工技术;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关于混凝土表面异常碳化问题的分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胡恒;刘红飞;;碱粉煤灰矿渣(FKJ)混凝土在耐腐蚀制品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吴绍章;鹿立云;胡玉初;;世纪混凝土[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4 李亚铃;;有关用于混凝土的不同矿物外加剂的综合评价[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5 隋同波;王晶;文寨军;范磊;张忠伦;;高贝利特水泥及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海飞;;提高PHC管桩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A];预制混凝土木桩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张长清;徐文胜;路志军;谢海滢;;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材料开发的影响[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俞海勇;徐强;王琼;;高性能混凝土中多元胶凝材料复合效应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刘军;王克信;郁时炼;彭维斌;;钢板—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对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10 覃维祖;;现代混凝土的设计理念与工程实践[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顺妮;水泥-混凝土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赵东拂;混凝土多轴疲劳破坏准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黄煜镔;混凝土脆性与力学参数的尺寸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阎春霞;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光力学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袁群;老化病害混凝土结构质量评估及粘结加固中的基础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吕培印;混凝土单轴、双轴动态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杨健辉;侧压下混凝土静态受拉与受拉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孙明清;碳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的力电机敏性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吕天启;高温后混凝土静置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已有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评估[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朱劲松;混凝土双轴疲劳试验与破坏预测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峰;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中的混凝土恢复力模型的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杨顺存;混凝土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张明轩;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俞剑勇;混凝土夹芯板(CS板)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闫晓鹏;混凝土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玉锁;新型混凝土复合早强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蒋向荣;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的刚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刘佳毅;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及其尺寸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杜应吉;膨胀剂对混凝土主要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及其模糊评价[D];河海大学;2001年
10 宋作宝;混凝土增粘剂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混凝土脱膜剂[N];中华建筑报;2002年
2 朱钧裕;长坚纤维在地下室防水混凝土中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5年
3 太原煤炭气化公司第二焦化厂 张江;浅谈混凝土的温湿度裂缝[N];山西科技报;2005年
4 ;有“韧带”的混凝土在美国研制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俞国荣(作者单位:杭州万艺建材有限公司);混凝土收缩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明辉 整理;弹性混凝土有了用武之地[N];中华建筑报;2005年
7 俞国荣(作者单位:杭州万艺建材有限公司);矿粉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影响和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汪汀;回收混凝土中的宝藏——淤泥[N];中国建设报;2004年
9 李群;湖南 混凝土保湿膜开发成功[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10 江镇海;混凝土防腐蚀材料的选择与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