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近一步研究应从预应力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入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进行整体结构分析,逐步建立结构火灾的可靠度方法,并指出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试验方法。
|
|
|
|
1 |
;预应力张拉锚固机具1975年定型项目表[J];铁道标准设计;1976年03期 |
2 |
陈礼刚,董毓利,李晓东;RC三跨连续板受火后的破坏形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
3 |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
4 |
陈林生;;金水沟特大桥连续刚构箱梁真空压浆施工技术[J];交通标准化;2006年05期 |
5 |
李东平;祝珺;;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衬砌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水工隧洞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4期 |
6 |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几个构造问题[J];冶金建筑;1975年08期 |
7 |
王安国;;预应力混凝土生产基本知识问答[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8年06期 |
8 |
姚崇德;美国ACI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四)——梁的受剪承载力[J];工业建筑;1989年06期 |
9 |
潘景龙,李玉华,叶林;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裂检验系数容许值[rcr]计算公式的计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10 |
王明年,杨其新,袁雪戡,杨忠;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
11 |
易南概,伍雪南,张斌,吴大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
12 |
陈礼刚;高立堂;李晓东;董毓利;;两邻跨受火RC三跨连续板抗火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3 |
韩新;崔力明;;国内外隧道火灾试验研究进展简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
14 |
肖东华;胡晋渝;;移动式张拉台座推广与使用[J];山西建筑;2010年02期 |
15 |
刘明;;浅析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
16 |
薛素铎;冯淼;邱林波;;焊接空心球节点恒温加载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
17 |
李煜;孙宇怀;彭全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纯扭强度计算方法[J];吉林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
18 |
傅苏红;曹广军;李继锋;张东生;李磊;;油池火灾温度模拟计算及实际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8期 |
19 |
季直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计算机分析[J];建筑科学;1988年06期 |
20 |
赵牡珍;;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稳定边坡法(预应力框架锚固法)[J];路基工程;199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