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脑运动皮质对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间接支配的形态学发现

李云庆  
【摘要】:正大脑运动皮质是发出运动指令和调控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运动皮质经皮质脑干束(也称皮质核束)直接支配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是神经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大脑运动皮质的下行投射纤维先终止在脑干运动前神经元,它们主要分布于脑干运动核周围、臂旁核簇、中缝核簇和网状结构等部位,再由这些运动前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脑干的面口部运动神经元.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它们与咀嚼、表情、吸吮、吞咽、发音等复杂的精细运动有关.本研究用现代神经解剖学技术对大脑运动皮质对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的间接支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①大脑运动皮质发出下行纤维经脑干运动前神经元间接调控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②脑干运动前神经元借助其轴突分支向不同的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及其周围区域发出分支投射,为面口部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运动协调提供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翰敏;关于电教资料的选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2 李之琨;神经溃变与再生[J];解剖学研究;1980年01期
3 刘震;谭永淑;;咳嗽、发热、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右侧偏瘫[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0年08期
4 志华;;核间性眼肌麻痹[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1期
5 陈钟舜;;一九八○年度(第六次)日本神经学会认可医师考试试题[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2期
6 常义;;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的表型多形态问题[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4期
7 张小澍;叶世德;张我华;;对巴金森氏综合征生理学及药理学认识的进展(文献复习)[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5期
8 鲍忠祈;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获得初步成果[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1年01期
9 蔡益鹏,孙久荣,张祖启,赵以炳;刺猬皮肌的神经支配及其运动神经元在脊髓中的定位[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1年01期
10 唐敬师,闫剑群,侯宗濂;肌肉收缩对穴位肌电的抑制效应[J];生理学报;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方生;;生命在于脑运动[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2 赵永青;魏冲生;赵德顺;;中药锁阳对耐力训练后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陈素兰;姜志钢;赵建刚;吴爱菊;徐兰珍;郝静;;人胚骨骼肌中促运动神经生长因子的分离及生物效应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陶之理;李瑞午;党瑞山;;“神门”穴区传入及传出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HRP法)[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5 罗抟翼;程桂芬;;人体控制的若干特点[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李云庆;;大脑运动皮质对脑干面口部运动神经元间接支配的形态学发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曾志源;廖德阳;方一心;保天然;;马桑内酯所致急性癫痫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的损伤及其可复性——光、电镜定量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李瑞午;李翠红;汪智民;;足三里穴区不同层次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研究[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李放;;关节源性肌抑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葛学铭;吴燕;吕艺;刘耀波;刘毅;刘红;刘淑红;范明;;人同源盒LHX4基因转染对PC12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鸿;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治疗神经根损伤及其机理[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杨萍;腺病毒载体中介Bcl-2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马宏敏;CGRP在面神经损伤再生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宋学琴;急性运动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5 邱阳;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李勇;脊椎裂畸形胚胎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柳柯;离体培养的感觉神经细胞突触中Sensorin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孙鸿斌;Ca~(2+)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晓娟;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器官型培养模型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糜菁熠;颈7不同方式切断对神经元影响及利多卡因对其保护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海涛;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不完全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2 钱叶斌;补阳还五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存活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3 王常利;神经元胞突断裂性损伤所致神经元胞体的退化死亡及其保护[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聂鑫;面神经损伤及再生过程中TGF-β1、rhBMP-2、NGF的调控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米曰堂;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时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6 李志宏;大鼠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BMP-2,6,7及TC10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及作用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叶俊丽;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8 张增祥;坐骨神经卡压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9 常雄;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影像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10 左芳;电针头穴对人脑运动功能影响的PET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真;防脑衷老有七法[N];经济日报;2000年
2 宁蔚夏;人老脑先衰[N];四川日报;2000年
3 沈三民;读书能长寿[N];西安日报;2000年
4 郭小娟;吃猪蹄防神经衰弱[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主任医师 陈金亮;谨防小儿麻痹后期肌肉萎缩[N];工人日报;2001年
6 副主任医师 兰政文;保健,从日常细节做起[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白三伟;长寿四大法宝[N];云南日报;2001年
8 郭莉;孩子高热惊厥怎么办[N];湖北日报;2002年
9 南丁;学而时习之,不亦寿乎![N];江苏科技报;2002年
10 ;生物恐怖来自实验室[N];北京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