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登山  
【摘要】:正黄河源区的沙漠化加剧是导致本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采取以保护为主、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黄河源区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海拔4400~4500m的河谷滩地,总面积1266.6km~2,其中流动沙丘1007.3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9.5%,半固定沙丘(地)239.3km~2,占20.5%.沙漠化的发展导致草场沙化,风沙入湖、入河,增大水体蒸发量和含沙量,严重影响水资源涵养,使源区高寒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据统计80年代初期,有沙漠化土地710km~2,不到20年已增加了556.6km~2,平均每年扩展约30km~2,年增加速率为4.2%.造成沙漠化的原因一是气候干旱,特别是春季降水减少,多大风;二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包括过牧、樵采、采金、挖药材等破坏植被的活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中国举办第二次沙漠化防治讲习班[J];中国沙漠;1982年01期
2 童立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中国举办第二次沙漠化防治讲习班[J];中国沙漠;1982年01期
3 刘新民,吴佐祺,王宏楼,任爱成;甘肃临泽绿洲北部沙漠化防治的探讨[J];中国沙漠;1982年03期
4 朱震达;联合国第十届环境规划理事会中有关今后沙漠化研究工作进展的特点[J];中国沙漠;1982年03期
5 ;中国沙漠第1卷(1981)及第2卷(1982)总目录[J];中国沙漠;1982年04期
6 邹宪荣;;环境署再次举办沙漠化防治讲习班[J];环境保护;1982年01期
7 杨有林;中国的沙漠化防治[J];中国沙漠;1983年03期
8 邹宪荣;关于联合国沙漠化防治行动计划总评的进展[J];中国沙漠;1984年02期
9 科沙;中美联合召开的“沙漠化过程及干旱区资源管理科学讨论会”在兰州举行[J];中国沙漠;1984年03期
10 寿伟权 ,杨有林;联合国沙漠化防治第三期讲习班情况报道[J];中国沙漠;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根绪;沈永平;程国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吴玉虎;梅丽娟;;黄河源区牧草资源的特点及其评价[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3 张登山;;黄河源区高寒沙漠化防治技术初步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张凤荣;;大陆沙漠化状况、成因及其防治对策[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沈永平;刘时银;;长江和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研究[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志珠;;中国西部地区沙漠化现状及防治建议[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王彬辉;;防沙治沙运营新模式:营利性治沙的法律机制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8 吴玉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徐小玲;刘晓琼;延军平;;毛乌素沙地的脆弱性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茜;;完善我国沙漠化防治的立法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闫志坚;岩黄芪属(Hedysarum L)植物主要栽培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轶冰;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时空格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冯永忠;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分离与效应强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廉丽姝;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气候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礼强;近30年来科尔沁地区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岳建伟;黄河源区近十年来植被演变及生态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程楠;我国防沙治沙法律体系的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4 胥鹏海;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立亚;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退化特征分析及治理模式初探[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海江;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的生态适应及植物资源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7 邹大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重点保护植物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张建锋;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周期规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史玉品;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戴激光;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区LUCC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日报记者 刘东稳 本报记者 蔺玉堂;防治沙漠化必须立草为业[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郑千里;清华学子中秋网上团圆[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郭姜宁;防治沙漠化应丛三大研究领域攻关[N];科技日报;2000年
4 记者 王翰林;专家畅谈环境保护[N];科技日报;2000年
5 勇之整理;“求是科技基金会”创始人查济民[N];陕西日报;2000年
6 菱兰;西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欠缺[N];中国工商报;2001年
7 记者 王朝霞;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N];甘肃日报;2001年
8 ;北方沙漠化防治研究项目启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记者 祁进城 安世远;荒漠化加剧是重要原因[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曾强红;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N];中国矿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