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

张格明  
【摘要】:本文建立了用于考察轨道不平顺影响的高速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高速线路上速度效益显著的焊接区轨面短波不平顺的影响,提出高速铁路必须严格监控、消除钢轨接头焊缝不平顺及轨面其他形式的凹凸不平;文章就轨道方向与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对高速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提出了通过动力学仿真,并根据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指标来制定高速线路轨道方向与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的控制值的思想和方法,且给出高速线路轨道方向与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的控制建议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钢;赵国堂;徐贵红;张鹏;周志军;;轨道检测波形综合展示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建筑;2011年07期
2 徐伟昌;;利用轨道质量指数(TQI)预测轨道不平顺发展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1年02期
3 杨飞;黎国清;刘金朝;孙善超;;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预设试验最大幅值的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7期
4 房建;雷晓燕;练松良;刘林芽;;轨道不平顺数据分析程序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杨飞;宋国华;黎国清;;成灌城际铁路桥上周期性高低不平顺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新干线列车轨道检测技术[J];铁路技术创新;2009年01期
7 魏胜民;;高速铁路钢轨短波不平顺检测研究[J];中国铁路;2011年06期
8 赵世家;武明辉;;地铁轨道结构的振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芦荣;;轨检车数据在指导现场维修中的运用[J];铁道建筑;2011年07期
10 李江华;;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整治措施初探[J];现代交通技术;2011年03期
11 陈双喜;林建辉;陈建政;;基于改进的EMD方法提取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态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1年08期
12 辛涛;高亮;郑晓莉;;车辆-有砟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及验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3 李广军;张翠芳;金炜东;;基于Simulink的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系统建模与仿真[J];中国铁路;2010年08期
14 杨新文;翟婉明;和振兴;;高速列车通过钢轨焊接接头时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7期
15 陈萍;;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布局设计方案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9期
16 朴明伟;孔维刚;方照根;兆文忠;;基于准静态轮轨关系的车辆动力学基础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1年04期
17 李广军;金炜东;王骏;丁建明;;列车横向半主动悬挂建模及其模糊控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8期
18 张庆国;;安全门/屏蔽门门体绝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2期
19 张立娟;武雁峰;应雪;;我国某主型铁路敞车的动力学建模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6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格明;;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9年
2 张格明;;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娟;;浅谈提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整治[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4 龙志强;史国华;王连春;;磁浮列车轨道不平顺对悬浮状态的影响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5 李文博;;高速线路钢轨探伤与伤损钢轨的处理[A];2009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胶济客运专线相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泽建;;高速铁路通过城市的选线途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7 常春伟;王炳灵;鲍存坤;周宏业;;高速铁路行车速度对桥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赵国堂;;客运专线轨道动态检测关键技术[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9 王强;;提速后轨道检测技术分析与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10 万家;王澜;;列车在随机和离散事件激励下的仿真振动研究[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格明;中高速条件下车红桥动力分析模型与轨道不平顺影响[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张洁;轨道不平顺非均匀采样信号谱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春俊;高速列车横向主动、半主动悬挂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高建敏;铁路有砟轨道下沉及高低不平顺发展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吴学杰;机车车辆系统中减振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徐劲;轨道交通系统随机振动特性及其动力可靠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扬;有砟轨道沉降的概率预测模型[D];同济大学;2007年
9 吕峰;车辆与结构相互作用随机动力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马学宁;车—路耦合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及桥路过渡段结构系统动力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亮;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轨道不平顺估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左玉云;铁路轨道不平顺对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张德水;轨道不平顺的测量与数据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卫纬;车辆—轨道系统运行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蔡文锋;遂渝线无砟轨道不平顺统计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旭久;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限值及曲线通过关键动力参数取值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张馨;典型振动对车辆结构动应力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8 谢小玲;光电式轨道状态动态检测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禹玮;第二代轨道检查仪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李林峰;空间移变数字滤波器研究及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钢;高速列车变成了“过山车”[N];科技日报;2010年
2 汪蕊;京沪高铁全线票价估算800元[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洪崇恩;我国可以率先实现跨越[N];文汇报;2000年
4 ;超导列车——德国的梦[N];科技日报;2004年
5 记者 和平;近期将全面检查京津城际铁路沿线防护栏[N];人民铁道;2008年
6 向杰;高速发展 势不可挡[N];科技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刘可;京津城际道岔融雪系统开通[N];人民铁道;2009年
8 本报记者 裴建素 本报通讯员 苏喜娥;石太高铁开通 石家庄机遇几何[N];石家庄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斌 张许峰;百年老企何以跑出世界最高速[N];河北日报;2009年
10 记者富建强 通讯员袁国强;YHGQ-1200移动式气压焊轨车在成都局作业试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