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黔荣,杨敏;3,4-二氢-2H-吡喃(5,6-C)异喹啉-2-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 |
张茂根,翁志学,黄志明,潘祖仁;表面活性单体存在下的MMA/BA乳液共聚合(Ⅱ)聚合动力学及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
3 |
王乃兴;亚甲基 [6 0]富勒烯羧酸的酯化(英文)[J];合成化学;2000年05期 |
4 |
杨春霞,白玉兴,赵淑英,姜润田;用NaNO_3除去被H_2SO_4碳化的有机化合物的机理讨论[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
5 |
周立群,柳士忠,余国锋,孙聚堂;纳米(NH_4)_3PMo_6W_6O_(40)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
6 |
王碧;关于烯烃的游离基加成反应机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7 |
莫建军,王艳;乙醚的制备实验中副产物产生的机理及提高产率的方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
8 |
李海燕,张晓镭,杨德瑞;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的研究[J];造纸化学品;2003年04期 |
9 |
千载虎,郭灿雄,内藤周弍,田丸谦二;MgO催化剂上甲醇分解反应机理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2期 |
10 |
肖卫东;热分析法研究卤磷阻燃剂的作用机理[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11 |
贺军辉,李妙贞,王尔鉴;曙红双(二苯基碘(钅翁)盐)的光化学初级反应机理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5年17期 |
12 |
程德平,何鹰,张兴德,夏式均;仲碳伯胺萃淋树脂吸萃金的性能及机理[J];分析化学;1996年03期 |
13 |
吕月仙;单电子转移反应与极性反应[J];火炸药学报;1998年01期 |
14 |
李权;表面活性剂四氢噻唑硫酮的整平作用机理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5 |
唐光诗;关于富勒烯形成机理的一种推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6 |
王文峰,张藩贤,许翩翩;苯胺氧化羰基化催化体系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17 |
郭卫红,唐颂超,徐种德;聚合物增韧增强机理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9年01期 |
18 |
余家国,赵修建,韩建军,赵青南;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纳米薄膜的晶粒长大机理研究[J];材料工程;2000年12期 |
19 |
杨波,安从俊,郑丹,丁宗洲;NO_2~-对乳酸-丙酮-BrO_3~--Mn~(2+)-H_2SO_4化学振荡反应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09期 |
20 |
赵宇龙,沈上越,苏芳;硬脂酸改性硅灰石机理的红外光谱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