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志强;李宁;陈方方;张平;;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现状与思考[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
2 |
饶学治;;地下空间开挖流固耦合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5期 |
3 |
祝云华;刘新荣;梁宁慧;刘占魁;;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
4 |
张强林;王媛;;岩体THM耦合应用研究现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5 |
陈星;康文军;孙万林;陈兴周;;裂隙岩体损伤断裂分形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10期 |
6 |
罗平平,朱岳明,赵咏梅,何山;岩体灌浆的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
7 |
李祖贻;陈平;;裂隙岩体二维渗流计算[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
8 |
钟冬望,杨军,高文学,段卫东;裂隙岩体的损伤本构模型探讨[J];工程爆破;1999年01期 |
9 |
刘新荣,李通林,王艳辉,杜云贵;裂隙岩体的渗流特性研究[J];江西有色金属;2000年02期 |
10 |
卢伟麟;;针对裂隙岩体渗流的热学效应分析和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8期 |
11 |
张玉卓,张金才;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1997年04期 |
12 |
吴刚,孙钧;卸荷应力状态下裂隙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
13 |
张电吉,白世伟,杨春和;裂隙岩体渗透性分析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
14 |
张电吉,白世伟;岩体中节理裂隙面开度的测量方法[J];中国测试技术;2003年03期 |
15 |
杨松林,张建民,黄启平;裂隙岩体蠕变柔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
16 |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大西有三;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
17 |
盛杰;;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渗透张量的确定[J];山西建筑;2007年01期 |
18 |
李磊;;基于损伤—断裂力学的岩体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12期 |
19 |
梁尧篪;;裂隙岩体中的渗流与岩体变形[J];岩土力学;1988年03期 |
20 |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