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准高速铁路列车—轨道系统动力学计算机仿真研究
【摘要】:本文对于列车—轨道系统建立了列车—轨道系统三维耦合振动模型,编制了列车—轨道三维系统模块化计算程序,对列车—轨道系统的参数影响特性和准高速铁路的振动模拟进行了研究,这对我国高速准高速铁路的综合减振、安全监控、优化设计等,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应用前景。
|
|
|
|
1 |
袁俊;胡卫兵;孟昭博;吴敏哲;;浮置板轨道结构类型比较及其隔振性能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2期 |
2 |
J.E.Hart;曲静娴;;车辆制动性能的计算程序[J];国外铁道车辆;1985年05期 |
3 |
练松良;陆惠明;杨文忠;宗德明;;轨道不平顺分析程序[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1期 |
4 |
赵洪伦;铁道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应变疲劳寿命分析法(下)[J];铁道车辆;1992年06期 |
5 |
谢伟平,童亮;小波分析及其在轨道系统中的应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6 |
全玉云,孙丽萍,吴昌华,王生武;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7 |
李明海;王鹏;牟恕宽;李昂;;基于虚拟样机的柴油机主轴径轴承动力学特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7期 |
8 |
谢伟平,王国波;移动荷载作用下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1期 |
9 |
谢伟平,于艳丽,李红兵;高速移动荷载下轨道系统振动模拟的数值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
10 |
张碧;;轨道随机不平顺的数值模拟[J];路基工程;2008年06期 |
11 |
谢伟平,左鹏飞,孙洪刚,姚春桥;基于Timoshenko梁的轨道系统动力响应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2 |
裴爱华;张庆;;直线电机轨道系统减振设计技术方案的分析比较[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7期 |
13 |
谢伟平;于艳丽;姚春桥;;轨道系统动力模型及环境振动评价[J];岩土力学;2002年S1期 |
14 |
刘衍峰;郭建平;雷黔湘;;曲线地段梯形轨枕布置计算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1期 |
15 |
王瑞震;于春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系统设计应注意的相关问题[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7期 |
16 |
徐寿伟;;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系统的设计优化和细化[J];都市快轨交通;2011年05期 |
17 |
毛定法;;轨道系统采用沥青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1979年07期 |
18 |
郎诚廉,应之丁,王倩华;准高速列车制动建模与仿真及其驾驶模拟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9 |
张新华,田新浩,昌晶,刘达德;160km/h准高速列车运行噪声特性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6年06期 |
20 |
陈泽深,王成国;完整的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研究是铁路发展的迫切需要(2)[J];铁道机车车辆;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