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动态极限位移的桥梁首超失效机制

李瑞霖  项海帆  
【摘要】:本文通过桥粱结构的动态极限位移分析,建立了在变形能力极限状态下,以动态极限位移为判据的桥梁体系首超失效机制;据此,可在滞回面积和失效概率等效的条件下,用库仑线性模型代替非线性恢复力的双线性模型分析桥梁结构变形能力抗震可靠度,从而克服了概率运算上的一些困难,进一步提高了桥粲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向民;许清风;;粘贴CFRP板加固木梁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10期
2 徐国萍;刘洪兵;艾磊;;基于Park-Ang模型的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性能评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4期
3 曹洪治;桑玮玮;马峰;陈华辉;;不锈钢螺柱的断裂失效现象及机制探讨[J];润滑与密封;2011年08期
4 周静海;王鹏里;孟宪宏;朱静雯;侯延泽;张志伟;;小剪跨比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3期
5 李琪;魏晓斌;;角钢加强钢筋混凝土十字形截面异形柱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1年08期
6 张忠苗;王智杰;张乾青;;浙江财富金融中心超长单桩与群桩实测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宁钟;杨跃;曹婧瑜;;集装箱货运链的非传统安全风险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9期
8 蒋连接;袁迎曙;;锈蚀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恢复力模型[J];混凝土;2011年06期
9 马恺泽;梁兴文;李响;邓明科;;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10 蔡文进;祝英杰;井征博;;配筋砌块砌体墙体抗剪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1 蒋连接;陈建超;郎;;混凝土强度对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12 张军伟;王廷彦;;钢纤维局部增强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7期
13 李振宝;熊威;闫维波;王文娟;;钢管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14 杨玄;彭建中;;拟静力试验桥墩的损伤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霖;项海帆;;基于动态极限位移的桥梁首超失效机制[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2 王诚;毛宗强;徐景明;谢晓峰;郭建伟;孙大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失效研究[A];第三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诚;毛宗强;徐景明;郭建伟;孙大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失效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田文亮;刘莉;李瑛;;交变压力环境下有机涂层失效机制的研究[A];中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素敏;朱永全;刘勇;;围岩参数对毛洞隧道位移极限值的影响效应分析[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6 刘迎春;张文福;计静;;不同地震动对单层框架动力稳定性的影响[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7 王小英;任大鹏;姜桂芬;;21-6-9奥氏体不锈钢失效机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卢子兴;;复合泡沫塑料力学行为的研究[A];复合材料力学现代进展会议论文集扩展摘要[C];2005年
9 李瑛;刘莉;吴航;刘樱;崔宇;孟凡帝;田文亮;;高静水压环境下有机涂层的使役性能、失效机制和寿命预测[A];中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祖方遒;;国内外金属衬板材质发展与应用情况评述——兼谈纯磨粒磨损及腐蚀条件下磨损的失效机制及对策[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涛;有机涂层中水传输与涂层金属失效机制的电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建章;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模拟环境下3D C/SiC的微结构演变和失效机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张显程;面向再制造的等离子喷涂层结构完整性及寿命预测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孔丹丹;张弦空间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5 梁智垚;非规则高墩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姚书典;钛基贵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的失效机制与表面改性[D];上海大学;2007年
7 李康;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与建模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刘彤;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寿命分析及在线监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9 章红梅;剪力墙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超;ZrB_2-SiC基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失效机制的表征与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宏伟;滑坡地段浅埋公路隧道施工监控及极限位移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2 周喜武;被动桩极限阻力和极限位移的有限元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范建国;锌/银航空蓄电池失效机制及延寿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4 柴柏龙;公路隧道软弱破碎带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杨永亮;数据库结果集缓存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胡广旭;等离子弧喷涂Al_2O_3陶瓷涂层失效分析及数值模拟[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社宁;热障涂层TGO生长机制与涂层失效机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8 史作璟;天池坪隧道变形控制基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9 陈汉清;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数值模拟及抗震性能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10 邝立智;岩溶区静压管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