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谢定义段云秦巫志辉郭耀堂  
【摘要】:正在士体静强度稳定性的分析研究中,广泛应用了极限平衡理论。在研究土的动力失稳问题肘,这种极限平衡理论的概念也已被作为一个开始破坏的标准而加以应用。但是,由于动荷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它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因此,在土的动强度分析中,必须将极限平衡视为一个随时间而发展的概念,它不同于那种濒于破坏的静极限平衡特性,这种极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学术讨论[J];水利学报;1980年04期
2 聂守智;在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及其强度[J];岩土工程学报;1980年03期
3 张建民;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确定[J];水利学报;1985年01期
4 谢永涛,张鸿儒;不同路径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模型[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年01期
5 么印凡,谢定义,王士风;饱和砂土振后再固结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1995年04期
6 陈越峰;基坑土钉墙(喷锚网)支护稳定性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李兴高;土压力和水土压力作用的极限平衡变分法研究及应用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6期
8 冯树荣;赵海斌;蒋中明;;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新方法[J];岩土力学;2009年06期
9 邵生俊,谢定义;饱和砂土的动强度及破坏准则[J];岩土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10 纪政;郑刚;;基于极限平衡的一种朗肯土压力证明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11 俞培基;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的强度、液化和破坏问题[J];水利学报;1980年05期
12 陈健,盛谦,高锋;构皮滩工程高边坡开挖数值模拟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S1期
13 朱大勇,钱七虎;严格极限平衡条分法框架下的边坡临界滑动场[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14 涂建平;罗清雨;;基于平面应变的极限土压力模型[J];路基工程;2007年01期
15 曾锦标;;边坡稳定性分析中Spencer法的适用性探讨[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16 王艳丽;王勇;;饱和砂的动孔压演化特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17 张建民,谢定义;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增长的实用算法[J];水利学报;1991年08期
18 王震;;简单均质土坡变分法的可靠度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
19 娄炎;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确定[J];水利学报;1984年02期
20 彭少民,张季如,顾坚,向光忠;大甘坪土坡稳定的极限平衡分析[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段云秦;巫志辉;郭耀堂;;饱和砂土的瞬态极限平衡与变形强度特性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2 谢定义;张建民;;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瞬态变化机理与分析[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张年学;李晓;;极限平衡平顶垂直坡的新公式[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飞;张建民;;超固结土的主动土压力求解方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鲁晓兵;王淑云;张旭辉;;饱和砂土中水层形成及演化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洋;赵学同;;基于颗粒-流体耦合的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7 万良勇;谢定义;;初始渗流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鲁渝;郑颖人;;简化Bishop法的扩展及其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周景星;周克骥;邵全;;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土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10 谢永涛;张鸿儒;姜海鹏;;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破土的动力学特性[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林;振动注浆中的砂土液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陈存礼;饱和砂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丰土根;饱和砂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及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4 章瑞文;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许成顺;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砂土剪切特性及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振东;预剪对饱和松砂剪切特性的影响及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改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童朝霞;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冷艺;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与循环体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金丹;主应力方向旋转变化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尹宏磊;考虑初始地应力条件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力;DX桩承载力特性及其在Osterberg测桩法中应用的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宋攀登;土钉支护结构的多楔体极限平衡分析法及其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史海栋;不规则地震波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及简化算法[D];浙江大学;2011年
4 万良勇;不同类型孔隙水压力的动力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陈绍名;高陡边坡最危险滑动面搜索与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6 封志军;红层软岩边坡关键岩体力学参数确定[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洪帅;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变形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常亮;土坡最危险滑动面的三维搜索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丁浩;地震波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徐洪;基于极限平衡的边坡稳定可靠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敏;管接头又添新秀——复合管件[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宗梓;重视钢结构设计稳定性 消除安全隐患[N];中华建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