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碳源汇测算分析与模型拟合——以江西省为例
【摘要】:透析碳效应测算方法优劣,较全面估算可能导致碳通量变动的各种碳源和碳汇;讨论碳排系数的部分结论,立论碳排的产业布局相关性,悖论碳排强度和经济发展的拐点论。主要结论如下:(1)江西省2008年碳排总量54.88TgC,1996-2008年经济加速强势增长的12年碳排总量年均增幅7.19%,但单位GDP碳排量却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以年均5.93%的降幅逐年递减;(2)人口、工业生产、化石能源消费、林草植被成为影响区域碳通量的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9.93%;(3)在95%的置信区间建立多元一次回归模型,以期在自变量预测的基础上减控未来碳通量值;(4)江西省11地市中,九江、萍乡、宜春等市分别以10.61TgC、9.77TgC和8.69TgC位列全省前三,碳排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关而是与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