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
【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的思想,分析了其辩证关系。该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土地整理微观具体行为要蕴涵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公众利益等宏观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在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机制中,实现土地整理微观行为和宏观理念的基本手段及宏观目标。基本手段是: 开展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各级土地整理专项规划;通过控制土地整理专项基金流向, 引导土地整理方向;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政策,规范土地整理行为,促使土地整理走向社会化,形成自觉的社会行为。我国东部地区土地整理的宏观发展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土地的深层次整理;二是土地整理以上海农村“三集中”整理模式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产值。中部地区土地整理应服务于以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西部土地整理侧重于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