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除兰姆波频散效应的方法
【摘要】:正1 引言兰姆波是板材超声无损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导波形式,由上世纪初兰姆(H.Lamb)研究无限大板中正弦波问题而得名,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板波。兰姆波最初的一个成功应用是在薄板的超声检测中,因其衰减较三维体波小,且传播距离长而倍受工程技术人员青睐。虽然应用兰姆波做探伤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其激励、传播以及接收信号的处理等方面仍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在 Wilcox 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频散补偿方法来处理接收到的兰姆波信号,以移除其频散效应,并得到缺陷的精确定位。该方法的研究对实现兰姆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邓明晰;分层结构中兰姆波二次谐波发生的模式展开分析[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5年02期 |
2 |
邓明晰;兰姆波的非线性研究(Ⅱ)[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7年02期 |
3 |
邓明晰;;兰姆波非线性效应的实验观察(Ⅱ)[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6年01期 |
4 |
沈建中,张守玉,应崇福;兰姆波在自由端面上的反射[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0年05期 |
5 |
邓明晰;;弱界面分层结构中的非线性兰姆波[J];声学学报;2007年03期 |
6 |
刘镇清,黄瑞菊;薄板声-超声检测超声传播模式的实验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3期 |
7 |
刘镇清,贺鹏飞,易勇;一种用于计算板中缺陷兰姆波散射的混合边界元法[J];力学季刊;2003年03期 |
8 |
邓明晰;兰姆波的非线性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6年S1期 |
9 |
刘镇清,他得安;用二维傅里叶变换识别兰姆波模式的研究[J];声学技术;2000年04期 |
10 |
邓明晰,刘镇清;复合固体层中兰姆波的积累二次谐波发生与传播研究[J];声学技术;2002年04期 |
11 |
严仁博;点源和超声楔形换能器激发的兰姆波[J];声学学报(中文版);1988年04期 |
12 |
刘镇清,张海燕;固-液-固3层结构板中超声兰姆波的频散特性[J];声学技术;2001年02期 |
13 |
马伟方,侯毅,施文康,邓明晰;液体-压电晶片界面上电边界条件对兰姆波激发的影响[J];声学技术;2001年01期 |
14 |
邓明晰;李明轩;;固体板中SH板波非线性效应的实验观察[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9年01期 |
15 |
行鸿彦,刘照泉,万明习;基于线调频频散变换的多模式超声兰姆波时延估计[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2年04期 |
16 |
相里斌;赵葆常;薛鸣球;;对富氏变换光谱仪中软件法视场补偿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1997年01期 |
17 |
卢超;程建军;陆铭慧;;表面开口矩形缺陷兰姆波散射的边界元模拟[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8 |
沈洪斌;闫宗群;黄富瑜;;热容激光器介质热效应及补偿分析[J];应用激光;2008年05期 |
19 |
王超;康轶凡;唐天同;;抑制超短电子脉冲展宽的补偿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9期 |
20 |
行鸿彦,刘照泉,万明习;基于小波变换的超声多模式兰姆波参量时延估计[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