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慧,杨睿,张寅平,黄哲,林佳,王馨;相变乳状液热物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01期 |
2 |
张顺利,陈蔚萍,赵育梁,郭新勇,孙蓉;煤油/水体系稳定乳化液的研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3 |
袁云龙,竺和平,苏继新,马峰松;二氧化碳用于除酚后液膜乳状液破乳[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4 |
郭鑫;地沥青矿层钻进与护璧[J];地质与勘探;1990年10期 |
5 |
陈元发,李熠,黄天冠;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蛋白质的聚沉作用[J];广西科学;1998年03期 |
6 |
;高粘原油乳状液的添加剂减阻[J];力学学报;1980年02期 |
7 |
姚松年,缪炜,童华,张操墨,熊海涛;W/O、O/W型卵磷脂乳状液对CaCO_3晶型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1998年02期 |
8 |
祝德顺;;全息光学透镜制作工艺及成象分析[J];应用光学;1987年01期 |
9 |
张杏辉,陈全斌,陈国汉,陈元发;花生蛋白脂肪乳状液中脂肪球的大小分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10 |
郑鑫;贺高红;李祥村;林畅;王玫;;制备微细颗粒的乳状液稳定性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1 |
张婉萍;朱亮亮;;乳化工艺对液晶形成的影响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1期 |
12 |
史超,庄玉人,肖楚琳;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原油中痕量镍——乳状液法[J];石油实验地质;1983年03期 |
13 |
王大红;程建斌;;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剂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年05期 |
14 |
馬福泰;;果膠酸胺鹽乳化能力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59年05期 |
15 |
吴子生;褚莹;闫淑荣;严忠;;研磨破乳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16 |
周兴平,陈龙武;注射用磁性药物微球的制备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17 |
许效红,袁云龙,竺和平,杨延钊,徐斌;乳状液膜萃取铬(Ⅵ)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8 |
侯宁;马放;李大鹏;徐暘;李旭;;高效破乳菌的破乳效能及活性成分[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9年03期 |
19 |
夏立新;刘泉;佟胜睿;汪舰;宫科;康笑博;;TritonX-100和十二醇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英文)[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0 |
侯建平;李杰图;谢小强;;乳状液形成机理及其在原油集输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0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