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六盘山南坡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特征

王轶浩  耿养会  王彦辉  谢双喜  谭名照  
【摘要】:对六盘山南坡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密度以人工林华北落叶松最大,为1.27g/cm~3,其次为天然次生林杂灌丛、椴木+辽东栎,华山松和辽东栎最小,为0.91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以天然次生林辽东栎、华山松、椴木+辽东栎最大,华北落叶松居中,杂灌丛最小。2)土壤蓄水能力以辽东栎最大,杂灌丛最小,乔木林地的蓄水能力强于灌丛地;而天然次生林林地(辽东栎、华山松、椴木+辽东栎)蓄水能力强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蓄水以吸持贮水为主,滞留贮水为辅。3)土壤渗透速率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有减小趋势,椴木+辽东栎、华山松、华北落叶松、辽东栎、杂灌丛的土壤稳渗速率依次为17.07、15.39、12.92、8.52、6.16mm/min,椴木+辽东栎混交林较其它森林类型有较强的渗透性,乔木林地的渗透性强于杂灌丛林地。4)四种土壤入渗模型中以Horton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效果最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黑子来;刘微;黄超;徐永波;徐迪;;大兴安岭生态沟系典型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2 时忠杰;王彦辉;徐丽宏;熊伟;于澎涛;郭浩;徐大平;;六盘山森林土壤的石砾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出流速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10期
3 杜阿朋;何常清;管伟;王彦辉;于澎涛;徐丽红;刘建立;;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J];林业科学;2009年10期
4 徐万仁;张永庆;杜和平;李丽英;;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水文作用的初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93年06期
5 黄志霖;肖文发;;生物群区和林龄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6 刘建立;王彦辉;管伟;程丽莉;于澎涛;熊伟;徐丽宏;;宁南山区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7 戴晓勇;裴家模;罗魏;潘乐明;王进;;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8 张胜利;王晓江;胡尔查;;乌拉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9 何蓉,杨卫,李玉媛,柴勇,方波;高黎贡山南段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4年03期
10 何蓉;杨卫;方波;柴勇;李玉媛;;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03期
11 李强;马明东;陈暮初;;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碳密度和碳贮量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12 宋吉红;张洪江;姜广翔;;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04期
13 刘西军;黄庆丰;聂昌伟;刘成彬;;肖坑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磷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4 莫菲;于澎涛;王彦辉;王晶;熊伟;徐丽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和红桦林枯落物持水特征及其截持降雨过程[J];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15 莫菲;王彦辉;熊伟;于澎涛;潘伟;王晶;徐丽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变异分析[J];林业科学;2009年09期
16 时忠杰;王彦辉;徐丽宏;熊伟;于澎涛;胡哲森;高吉喜;;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地形与植被类型对降雨径流系数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4期
17 曹富强;刘朝晖;刘敏;崔俊峰;;森林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的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18 欧阳学军;周国逸;魏识广;黄忠良;李炯;张德强;;南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演替序列的土壤有机碳氮矿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19 白晋华;胡振华;郭晋平;;华北山地次生林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2期
20 张喜;连宾;尹洁;吴永波;崔迎春;;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轶浩;耿养会;王彦辉;谢双喜;谭名照;;六盘山南坡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特征[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斌;杨校生;;不同气候区4种典型地带性植被凋落物比较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李世荣;李永贵;段淑怀;周心澄;;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地土壤理化性状演变研究[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4 马东豪;王全九;张江辉;张胜江;丁新利;;灌水水质对土壤结构和水盐运移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史玉虎;肖文发;潘磊;王鹏程;黄志霖;王珠娜;;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渗透性能[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张金鑫;;森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闵安民;;离子浓度对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自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及发展思考[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施炜;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构造地貌特征分析及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杨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种群及其多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栾军伟;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其调控机理[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千千;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植被生长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雷燕;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不同类型下森林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功能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3 何小琴;六盘山林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肥力的演变[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4 杜阿朋;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陈三雄;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易贤军;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水源涵养及生物量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杜凌燕;长白山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会;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张晓勉;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可蚀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志;基于GIS的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李志廷 实习生 王小龙;六盘山高程测量三问[N];宁夏日报;2006年
2 本报《渭河上下》采风团;重上六盘山 再探泾河源[N];渭南日报;2009年
3 张成;黄土高原玩“变脸”?[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铁铮;破坏热带森林导致全球1/10的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