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蔡德光  
【摘要】:正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连靖边县,西北靠定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全县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辖4镇8乡1个街道办,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全县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年均气温7.8C,无霜期96~146天,年均降雨量478.3毫米。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 全面推进生态州建设[J];湖南林业;2007年09期
2 余峰;朱继平;孙燕华;许扬;高红军;;考察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启示[J];宁夏林业通讯;2007年04期
3 丁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绿色财会;2008年03期
4 刘琳瑛;;四川退耕还林:意义、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2003年04期
5 赵锋;潘凌安;吴凤林;王晓滨;;黑龙江省退耕还林有关问题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6年05期
6 郭海龙;郭芬香;;退耕还林圆富民强县梦想[J];中国林业;2011年11期
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搞好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的通知[J];四川政报;1999年35期
8 ;实施退耕还林 建设生态环境[J];甘肃林业;2006年02期
9 惠振江;;新形势下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建议[J];陕西林业;2006年01期
10 窦刚;;十年磨一剑 打造生态县——甘泉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工作侧记[J];法治与社会;2010年02期
11 ;2005年《四川林勘设计》总目次[J];四川林勘设计;2005年04期
12 侯广维;朱琴;周桂香;杨世之;冯元普;;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及对后续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S1期
13 纪永安;;万木郁郁摇春色——清水县退耕还林综述[J];甘肃林业;2006年01期
14 杨明洪;;退耕还林 投资模式选择及评价[J];林业经济;2002年02期
15 罗峰强;王永久;;围绕退耕还林抓服务 创新管理机制防风险[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3年11期
16 张鸿文;;大力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条例》不断开创退耕还林工作新局面[J];林业经济;2003年01期
17 孙阁;张久森;;再说退耕还林[J];河北林业;2003年01期
18 宋言良;加强稽查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要保证[J];农业经济;2004年03期
19 赵玉龙;;唐县退耕还林坚持“七到位”[J];河北林业;2004年06期
20 张国明,袁卫国,汪飞跃;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成果巩固维系“三农”问题——关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德光;;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典型经验[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2 范增录;康喜平;胡卫华;姚蓉;陶刚;陕西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现阶段退耕还林中的问题和对策[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仝小林;;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管理工作介绍[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4 杜仓成;朱晓忠;卫红珠;;灵台县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工作初探[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5 吴宗凯;;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建设及效益评价[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6 李和保;刘素云;;河北省涉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概况[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7 卢妖虎;;新疆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8 赵润林;;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开展情况报告[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9 黄河;陈波;;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对滇西北社区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胡俊;宁月胜;王晓东;;北京市退耕还林综合效益分析[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森;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杨旭东;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王爱民;河北省退耕还林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瓅;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孔忠东;退耕还林工程效益与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卉;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高海清;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剑平;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高莉;基于ALOS的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郗静;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仰协;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新伟;鲁山县退耕还林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文武;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评价[D];兰州大学;2009年
7 张雪彪;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宋富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黄力平;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远;赤峰市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全基;绿了荒山草原 造福子孙后代[N];武威日报;2007年
2 皮运楚 彭勇;退耕还林大户陈功华领着乡亲致了富[N];湖南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胡元肇宋轩;山川绿 农民富[N];张掖日报;2007年
4 刘麟;湖南:退耕还林工程造福百姓改善生态[N];经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孙巍 王雄;让“民心工程”惠及更多西部群众[N];陕西日报;2007年
6 张尚武;我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显著[N];湖南日报;2007年
7 胡定林本报记者 李成福;会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高同立 雷军民 记者 陈涛;黄龙县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措施硬[N];延安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杨凌云 实习记者 李宁;一份满意的答卷[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10 记者袁蕾;退耕还林播绿大地[N];新疆日报(汉);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