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闫晓玲孙耀胜张文明杨莉  
【摘要】:对从国外引进的美国白蜡种子,采用种子育苗及与各种林草进行复合造林,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试验研究。幼龄期(1—5年)的观察结果表明,美国白蜡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引种栽培后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的有益共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沙棘、多年生香豌豆的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白蜡树种的生长;同时,美国白蜡栽培简便易行,可作为黄土高原地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引进林木,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小梅,陶大贵,黄家炽;立地条件与柳杉生长量关系研究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1995年04期
2 戴益源;我省油桐主栽品种及栽培方式简介[J];云南林业;1999年01期
3 何成云,赵国柱,李雪林;EM在沙棘培育中的应用[J];青海农林科技;2005年03期
4 李肇锋;;不同抚育措施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05期
5 姚沅东;高丽琼;何明;;姚安县桉树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桉树科技;2007年02期
6 祁万宜;宋丛文;孙晓梅;高本旺;曹健;王军辉;应中华;甘德军;;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和家系选择及遗传资源保存林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7 张华林;谢耀坚;李天会;吴志华;;不同林分密度桉树幼林抗风性比较研究[J];桉树科技;2009年02期
8 金桂梅;王卫斌;张劲峰;袁锋;;四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与扦插苗生长量和生物量比较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9 王宏全;孙晓梅;张守攻;赵鲲;焦云德;;暖温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纸浆用材林初植密度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宏全;孙晓梅;张守攻;赵鲲;焦云德;;豫西山区日本落叶松纸浆用材林施肥技术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1 商佳胤;张晓玉;黄建全;高鹏;杨丽芳;胡忠惠;;盐胁迫对6种刺槐幼苗生长及耐盐能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2 李小燕;李彩霞;;四翅滨藜在河西走廊的适应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3 李永哲;罗广军;王世平;;落叶松与黄波罗混交林幼龄林分生长初步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年01期
14 ;我国各省(区)森林生长情况[J];林业调查规划;1982年02期
15 西泽正久 ,常昆;利用航空象片判读和地面调查推测小面积林地材积及其生长量的方法[J];林业资源管理;1983年05期
16 ;杨钟部长谈本世纪末林业的奋斗目标[J];云南林业;1986年01期
17 ;到本世纪末我国林业战线的四件大事[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1986年01期
18 候瑞义;姜成义;;关于制定和实施年森林采伐限额问题的几点浅见[J];林业勘查设计;1986年04期
19 冯京华;刘晓刚;崔继光;徐东明;张凤梅;;欧洲山杨嫁接繁殖技术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1993年04期
20 何富广,蔡贤茹,杨殿发;林分生长量生长模型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晓玲;孙耀胜;张文明;杨莉;;黄土高原沟壑区美国白蜡的引种试验及栽培方式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2 ;榆树无性系优良系号的测定初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郭学斌;梁爱军;;油松适应性苗期评价及适宜种源的选择[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4 赖家业;刘凯;尹承颖;兰健;韦鹏霄;岑秀芬;陈放;;蒜头果胚乳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李际红;张友朋;刘国兴;庞金宣;;窄冠黑杨、黑白杨在农林复合经营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6 陈伯望;沈熙环;;油松优树树高生长的地理变异分析[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7 李甜江;李根前;徐德兵;贺斌;;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灌水强度的响应[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何贵平;黄海泳;陈益泰;季新良;冯建国;;施肥对光皮桦造林当年生长的效应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9 符正良;;湘中红壤丘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树草种生长量观测与评价[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罗净离;李伟;魏润鹏;房伯平;;桉树人工林无性系混合配置:一个模拟试验[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丽岗;橡胶树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相关性状的初步定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2 周家维;贵州南部桉树引种与施肥效果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刘杏娥;基于遥感技术预测小黑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丁明明;欧洲黑杨育种基因资源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冯茂松;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营养诊断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6 吕梅;红桤木生理生态、固氮活性及根瘤放线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义良;转基因杨树的分子检测及抗逆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胡建军;美洲黑杨叶面积、生长量、酚类物质及抗虫性状基因定位[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9 刘志龙;麻栎炭用林种源选择与关键培育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张顺恒;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天山西部云杉生长量遥感模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升;滨海耐盐树种筛选及评价标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吴落霞;杨树人工林不同措施的保水效应及对林木生长量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漆荣;秃杉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唐文莉;美国山核桃引种品种苗期特性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6 隋莹莹;天水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四倍体刺槐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红霞;气象因子对华北落叶松生长量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曾银花;防护林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苗期施肥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 曲若轶;茶黄蓟马危害对银杏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安强;杨树优良无性系生长规律与蒸腾耗水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金杰;山东2010年新增57个林木良种[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记者 邓建华实习生 陈欣宇;海南天然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N];海南日报;2007年
3 孙阁 朱凯捷;欧美107、108杨生长到底有多快?[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4 记者 马四新 实习生 陈永辉;满城绿树芳草 堪称“平原氧吧”[N];周口日报;2009年
5 王英敏;汪清森林资源管理再创佳绩[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6 记者 陈清浩通讯员 黎明;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6.3%[N];南方日报;2008年
7 王晓甦;大叶红花槐引种成功[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胡玉成;三十棵种苗起家十年遍播大半国土[N];中国花卉报;2008年
9 廊坊市农科院院长 王恭祎;关于速生丰产林经营管理的几点建议[N];河北科技报;2005年
10 张尚武 周月桂;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N];湖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