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池坝生态修复过程中华山松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比较
【摘要】: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位,研究了炼山后华山松(Pinus armandii)针阔混交群落与天然林中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并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林中种群生态位特征来预示华山松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发展动态。结果表明:①依照各种群在两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动态,种群可分为生态位扩展型种、生态位衰退型种、生态位稳定型种和生态位敏感型种;②在华山松群落中,大量侵入的乡土树种已具有了较大的生态位宽度,但群落中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很高,显现出人工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天然林中大多数乡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之在华山松林中大为增加,但由于长期协同进化,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种间竞争较缓和,群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④天然群落比人工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配置更优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在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积极作用,尽可能以天然群落的结构特征作为有益的参照以指导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的实施。
|
|
|
|
1 |
续建国;华云芬;;松苗立枯病防治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1959年05期 |
2 |
孙志武;;华山松人工更新技术措施的初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60年05期 |
3 |
李兴茂,贾永权;华山松种源苗期试验小结[J];山东林业科技;1981年03期 |
4 |
张崇龙;王明学;;华山松根腐病防治简报[J];贵州林业科技;1984年01期 |
5 |
刘志新;华山松种源研究及引种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88年11期 |
6 |
唐礼俊,李渤生,唐崇钦,匡廷云,汤佩松,伍孝贤;华山松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地理变异及其与树高生长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1997年05期 |
7 |
杨斌;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8 |
陈辉,唐明;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华山松木质部危害的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
9 |
王书宏;华山松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02年S1期 |
10 |
;野租区华山松大面积小穴点播造林成效良好[J];四川林业科技;1975年03期 |
11 |
谭子东;;高岭林场华山松育苗丰产新记录 亩产140万株[J];林业实用技术;1958年26期 |
12 |
;红松、华山松、辽东榿育苗经验介绍[J];山东林业科技;1980年01期 |
13 |
张云耀;;华山松不同地理种源育苗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1983年08期 |
14 |
柴秀山,梁尚兴;华山松木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1990年06期 |
15 |
杨国斌;浅谈华山松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的规划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1995年02期 |
16 |
袁忠林,沈长朋,傅建祥;萝卜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位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7 |
耿继斌;华山松混合授粉子代测定效果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
18 |
耿继斌;华山松测交系设计后代遗传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
19 |
王子迎,檀根甲;水稻纹枯病生境生态位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20 |
蔡邦智,潘湧智,朱德滨;华山松松球脱粒机械的设计探讨[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