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43磷酸化在休克血管反应性调节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缝隙连接(GJ)是介导细胞间直接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的膜通道结构,在正常组织的发生、发展、死亡、机体内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缝隙连接的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蛋白(Cx)的磷酸化是影响GJ通道功能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休克后血管舒缩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Cx43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管反应性调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期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组织中Cx4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并观察改变Cx43磷酸化水平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组织中Cx43的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休克0.5 h和休克1 h明显高于正常组,休克2 h明显低于正常组;而休克后Cx43的苏氨酸磷酸化水平逐渐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变化呈现休克早期升高、休克晚期降低的趋势。给予蛋白激酶C(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可使休克2 h血管Cx43的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增加,同时PMA也升高了休克血管反应性,而PKC的抑制剂Staurosporine可拮抗PMA的作用。结论:Cx43磷酸化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
|
|
1 |
赵克森,刘杰,金春华,杨贵远,黄绪亮;重症休克时血管反应性持续降低的机理[J];中国微循环;1999年04期 |
2 |
黄扬,陈丽英,高美钦;胃癌和胃癌前病变Cx43、PCNA的表达及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张陈,黄国英,杨毅;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Cx4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
4 |
梁兵,蔡英年;慢性缺氧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反应性的影响[J];西藏医药杂志;1995年02期 |
5 |
张颖,张卯年;猫睫状体及外伤后aPVR慢性低眼压模型中Cx43的表达[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6 |
邱仞之;曹健;;耐寒锻炼对皮肤血管反应性影响的初步观察[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6年01期 |
7 |
梁兵,蔡英年,邓希贤,周晓梅,郑卫,郑永芳,王晓芳;慢性缺氧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3年02期 |
8 |
张志谦,林仲翔,吕有勇,孟松娘,韩亚玲;Basic Investigations EXPRESSION OF GAP JUNCTION PROTEIN Cx43 IN CULTURED HUMAN NORMAL AND MALIGNANT LUNG CELLS[J];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1994年02期 |
9 |
陈洪江,朱国英;内皮损伤后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动态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5年03期 |
10 |
黄虔;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升高与内皮性的血管反应性受损[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2期 |
11 |
张欣文,辛晓燕;表皮生长因子通过间隙连接蛋白信号转导调节间隙连接通讯[J];医学信息;2001年06期 |
12 |
陈灼焰,吴黎明;缝隙连接与心肌损伤[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年05期 |
13 |
吴秀香,马克玲,王静;家兔不同部位血管反应性的实验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
14 |
王煊,李军谦,常洁,蔡德鸿,吴平生;一平苏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1年02期 |
15 |
闫纯英,林吉进,李玉光,曾欣;间隙连接通道蛋白不均一降解对心肌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
16 |
乔颜春,孙青;连接蛋白Connexin43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
17 |
杨光明;徐竞;李涛;刘良明;;蛋白激酶C-ε亚型在血管加压素改善休克动物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中的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09年04期 |
18 |
徐竞;李涛;杨光明;刘良明;;A1腺苷受体在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保护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
19 |
徐晨;高血钙病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与血管反应性[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4年02期 |
20 |
黄声富;连接蛋白43与正畸骨重建[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