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创伤后运动神经元nNOS基因的差异表达

王家传  闫利峰  王亚琼  周丽华  
【摘要】:正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臂丛根性撕脱伤对大鼠、金黄地鼠和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不一。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以小鼠最严重、其次是金黄地鼠、大鼠最次。本研究探讨臂丛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nNOS基因异位表达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影响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祖林;刘志刚;宣昭鹏;;大鼠臂丛放射性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变化及c-fos基因表达[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2 王廷华,路华,马以骝,杨志敏,冯忠堂,李明;挤压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NGF,BDNF表达的变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熊革,罗永湘!430030.武汉;大鼠锥体束损伤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4 刘佛林;汪丽清;周丽华;袁群芳;吴国珍;吴武田;;EGb761促进臂丛根性撕脱伤运动神经元功能修复的多靶点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潘世鹏;刘强;吴斗;;蛛网膜下隙局部应用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张文明,涂致远,朱维钦,林建华,郑志竑,林玲,胡建石;臂丛损伤神经干细胞脊髓前角移植后分化情况及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7 宋君,马瑞雪,吉士俊,张立军,孙开来,赵彦艳,金春莲;应用神经示踪技术观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大鼠腓肠肌运动神经元的变化[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8 程平,肖传国;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下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9 吴斗;陈君长;刘强;梁建芳;肖虹;卢向东;;外周神经切断后诱发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于杰;罗卓荆;张雪非;徐新智;马泳;陈良为;吕荣;耿丹;;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爆震伤后运动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S1期
11 袁丽丽;管英俊;杜红梅;马登殿;;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及移植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12 张文明;涂致远;朱维钦;林建华;;臂丛损伤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13 韩力;阚世廉;袁建军;刘忠玉;田旭;;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14 郑玲玲;吴建中;支晔;韦培湧;薛雯娣;;臂丛神经损伤对热休克蛋白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15 刘奕蓉;赵国志;赵毓芳;吴建中;支晔;;热休克蛋白27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4期
16 孙安,叶维莉,刘秦,沈初琪,李燕;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神经生长因子的时程变化[J];武警医学;1996年06期
17 张帆,洪光祥,王发斌,姜学英,博占东;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物促进体外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18 鲁凯伍,陈哲宇,侯铁胜,傅强,曹莉,金大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04期
19 耿喜林,张谦,刘京升,史继德,王栓科,孙正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外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5期
20 卢珂恩,李超,布林;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移植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海南医学;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传;闫利峰;王亚琼;周丽华;;创伤后运动神经元nNOS基因的差异表达[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王淑荣;戴亚美;郝秀兰;孙忠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CNTF的表达及针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金冶华;白希壮;王星铎;吕刚;张世斌;于频;;X线照射对脊髓神经组织细胞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永君;汪萌芽;;异丙酚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下行性激活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全世明;高志强;彭本刚;冯国栋;葛平江;王辉;刘稳;张萌;;面神经修复再生免疫微环境中的CD4+CD25+T细胞[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张文捷;周跃;陈菁;王建忠;陈建梅;;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珍祥;李世荣;吴军;;分泌的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ARP1)在增生性瘢痕中分布与作用[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孙文洲;贾素文;于丽波;;乳腺癌血的多药耐药及其与组织的相关性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路小光;;重症胰腺炎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网络的关键因子miRNA[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徐评议;杨海华;刘焯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促进大鼠脊髓横断性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鸿斌;Ca~(2+)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景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臂丛根性撕脱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顾加祥;质粒为载体的hIGF-1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朱春雷;神经移植后再次处理远端吻合口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屈峰;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盆神经节电压门控钠通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黄良;大鼠胸髓半横断后腰髓前角的突触可塑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全世明;面神经修复再生中的CD4~+T细胞与CD4~+CD25~+T细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海鸿;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治疗神经根损伤及其机理[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陆新颜;细胞外ATP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赵东波;移植神经远端吻合口再处理后相关神经元GAP-43、Bcl-2和Bax的表达[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力;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吴斗;周围神经损伤后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王伟;大鼠臂丛神经根生物力学特性及损伤后对相应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4 周强;臂丛神经根撕脱回植后应用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晓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宋君;应用神经示踪技术观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大鼠腓肠肌运动神经元的变化[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潘世鹏;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应用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涂致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干细胞移植存活分化及对受损运动神经元保护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宾;红细胞生成素对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及iNOS表达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学仕;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G蛋白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芝;恢复神经功能是其治疗基础之一[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吴一福;西安交大异位腹腔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张卓;得了颈椎病 转头有讲究[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主任医师 陈金亮;谨防小儿麻痹后期肌肉萎缩[N];工人日报;2001年
5 陈金亮;谨防小儿麻痹后期肌肉萎缩[N];工人日报;2002年
6 记者 王华锋;微创神经外科期待从此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中华医学会创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蒋建新邹争春 整理;强调整体 免疫调控 修复再生[N];健康报;2008年
8 李天舒;乳腺癌肺部转移之谜部分破解[N];健康报;2008年
9 应庆;我国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成绩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刘海英;上皮间质转化基因可用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