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人工鱼礁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上升流礁、乱流礁、车叶形礁、四面锥体形等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比较了几种礁体流场效应的异同点,分析了以导流板为代表的鱼礁结构在流场扰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导流板等鱼礁结构可有效的提升上升流的高度、尾流区的影响范围,并且可以较大程度的扰动尾流区的流场。该研究为生态型人工鱼礁的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
|
|
|
1 |
王云新;冯吉南;中村充;;建造人工鱼礁适当地点的判定[J];水产科技;2002年03期 |
2 |
沈镇平;江苏赣榆海洋人工鱼礁建设启动[J];中国水产;2003年06期 |
3 |
米振琴;深圳进行人工鱼礁建设[J];中国水产;2003年06期 |
4 |
潘致平
,赖伟春
,贾春斌;香港人工鱼礁建设与我们可借鉴的经验[J];渔业现代化;2003年05期 |
5 |
李文涛,张秀梅;关于人工鱼礁礁址选择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5期 |
6 |
李文涛,张秀梅;我国发展人工鱼礁业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9期 |
7 |
刘同渝;;人工鱼礁的饵料效应(一)[J];水产科技;2003年04期 |
8 |
尤永生;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渔业现代化;2004年04期 |
9 |
王波,武建平,高峻,贾世敏,张成启,牟洪涛,张杰东;关于青岛建设人工鱼礁改善近海生态和渔业环境的探讨[J];海岸工程;2004年04期 |
10 |
林光纪;人工鱼礁物品经济学特性[J];福建水产;2005年02期 |
11 |
杨吝,刘同渝,黄汝堪;人工鱼礁建设实绩考察[J];现代渔业信息;2005年11期 |
12 |
于广成;张杰东;王波;;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年06期 |
13 |
杨吝;刘同渝;;我国人工鱼礁种类的划分方法[J];渔业现代化;2005年06期 |
14 |
杨吝;刘同渝;黄汝堪;;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历史[J];现代渔业信息;2005年12期 |
15 |
于广成;张杰东;王波;;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J];海洋信息;2006年01期 |
16 |
杨吝;;《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出版[J];现代渔业信息;2006年01期 |
17 |
陈心;冯全英;邓中日;;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8 |
于沛民;张秀梅;;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渔业现代化;2006年02期 |
19 |
鲁伟;姜明成;葛坤;;我国人工鱼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科学养鱼;2006年08期 |
20 |
钟术求;孙满昌;章守宇;张硕;;钢制四方台型人工鱼礁礁体设计及稳定性研究[J];海洋渔业;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