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马鞍列岛各生境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
【摘要】:2009年2月到11月对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特征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选取人工鱼礁、天然海藻场、天然岩礁区和贻贝养殖场四种主要生境内36个网次的样品,分析浮游动物的种类、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共记录到54种浮游动物,主要有桡足类(Copepoda)、水母类(Medusae)和毛颚类(chaetognatha)组成。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hens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五角管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等。同一生境,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有着较大差异(P0.05)。夏秋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及其生物量显著大于秋冬季节。同一季节,不同生境间浮游动物优势种种类有显著性差异。四种生境,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内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天然海藻场内浮游动物受大型底栖海藻生长影响很大,种类、丰度和生物量较小;贻贝养殖场内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受贻贝摄食以及水交换的影响较大。
|
|
|
|
1 |
汤亚斌;罗迪武;荣克明;;施用渔肥对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7年09期 |
2 |
汤亚斌;罗迪武;荣克明;;施用渔肥对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8年08期 |
3 |
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胡方西,韩明宝,严宏昌;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水系指示种[J];中国水产科学;1995年01期 |
4 |
方金钏;洪幼环;李福振;黄美珍;;闽南—粤东近海浮游动物的平面分布与海况的关系[J];福建水产;1980年01期 |
5 |
包文仲,刘振琦,申玉春,刘国才;鱼池不同水层细菌的密度、昼夜波动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产科技情报;1993年03期 |
6 |
丛万滋,吴秀芹,孟宪良;蟹苗培育的代用饵料─—浮游动物[J];中国水产;1998年10期 |
7 |
徐兆礼;长江口北支水域浮游动物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7期 |
8 |
张壮丽;叶孙忠;;福建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J];南方水产;2005年06期 |
9 |
徐兆礼;;东海普通波水蚤种群特征与环境关系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
10 |
黄辨非;邱海燕;;生物渔肥对水泥池浮游生物种群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1年04期 |
11 |
陈光明;;关于施肥混养池塘中不同鱼类天然饵料的研究[J];内陆水产;1984年04期 |
12 |
林汝榕,李少菁;浮游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及转移[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13 |
尚磊;刘学英;;新型动物蛋白质饲料——浮游动物溞类[J];饲料研究;1989年02期 |
14 |
刘青,赵玉宝,王岩,李永函;吉林镇赉地区高产鱼池浮游生物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
15 |
黄木桂,钟鸣远,邱顺林,陈大庆,刘绍平;老江河浮游动物初步观察[J];淡水渔业;1997年05期 |
16 |
姚泊,何建国,莫福,刘付永忠;虾塘浮游动物种类的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
17 |
崔红,杨孟科,武雨欣;施肥增饵稳定大银鱼产量[J];科学养鱼;2001年03期 |
18 |
;其他[J];南方水产;2002年03期 |
19 |
王素凤;秦皇岛近海浮游动物分布研究[J];河北渔业;2004年01期 |
20 |
游有松,袁荣干;养虾肥水问题经验谈[J];内陆水产;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