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嵊泗马鞍列岛各生境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

陈清满  章守宇  
【摘要】:2009年2月到11月对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特征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选取人工鱼礁、天然海藻场、天然岩礁区和贻贝养殖场四种主要生境内36个网次的样品,分析浮游动物的种类、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共记录到54种浮游动物,主要有桡足类(Copepoda)、水母类(Medusae)和毛颚类(chaetognatha)组成。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hens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五角管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等。同一生境,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有着较大差异(P0.05)。夏秋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及其生物量显著大于秋冬季节。同一季节,不同生境间浮游动物优势种种类有显著性差异。四种生境,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人工鱼礁区内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天然海藻场内浮游动物受大型底栖海藻生长影响很大,种类、丰度和生物量较小;贻贝养殖场内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受贻贝摄食以及水交换的影响较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汤亚斌;罗迪武;荣克明;;施用渔肥对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7年09期
2 汤亚斌;罗迪武;荣克明;;施用渔肥对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8年08期
3 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胡方西,韩明宝,严宏昌;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水系指示种[J];中国水产科学;1995年01期
4 方金钏;洪幼环;李福振;黄美珍;;闽南—粤东近海浮游动物的平面分布与海况的关系[J];福建水产;1980年01期
5 包文仲,刘振琦,申玉春,刘国才;鱼池不同水层细菌的密度、昼夜波动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产科技情报;1993年03期
6 丛万滋,吴秀芹,孟宪良;蟹苗培育的代用饵料─—浮游动物[J];中国水产;1998年10期
7 徐兆礼;长江口北支水域浮游动物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7期
8 张壮丽;叶孙忠;;福建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J];南方水产;2005年06期
9 徐兆礼;;东海普通波水蚤种群特征与环境关系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10 黄辨非;邱海燕;;生物渔肥对水泥池浮游生物种群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1年04期
11 陈光明;;关于施肥混养池塘中不同鱼类天然饵料的研究[J];内陆水产;1984年04期
12 林汝榕,李少菁;浮游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及转移[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13 尚磊;刘学英;;新型动物蛋白质饲料——浮游动物溞类[J];饲料研究;1989年02期
14 刘青,赵玉宝,王岩,李永函;吉林镇赉地区高产鱼池浮游生物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15 黄木桂,钟鸣远,邱顺林,陈大庆,刘绍平;老江河浮游动物初步观察[J];淡水渔业;1997年05期
16 姚泊,何建国,莫福,刘付永忠;虾塘浮游动物种类的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17 崔红,杨孟科,武雨欣;施肥增饵稳定大银鱼产量[J];科学养鱼;2001年03期
18 ;其他[J];南方水产;2002年03期
19 王素凤;秦皇岛近海浮游动物分布研究[J];河北渔业;2004年01期
20 游有松,袁荣干;养虾肥水问题经验谈[J];内陆水产;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清满;章守宇;;嵊泗马鞍列岛各生境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朱根海;徐汉祥;陈全震;薛利建;周永东;;舟山渔场及附近海域浮游动物指示种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谢春华;杨品红;李梦军;王晓艳;张倩;;津市西湖饵料生物动态及鲢、鳙鱼产潜力估算[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开枝;尹健强;黄良民;;珠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群落动态及数量变化[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陈清满;章守宇;;马鞍列岛不同生境中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吕光俊;熊邦喜;;四座不同类型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现存量[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朱丽岩;刘光兴;孙丕晓;;虾池水域放苗前期浮游动物变化规律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杜飞雁;李纯厚;贾晓平;林钦;;珠江口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陈立婧;刘樵;彭自然;孔优佳;花少鹏;王武;;滆湖浮游动物的资源评价[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朱国平;邹晓荣;许柳雄;朱江峰;;旱季几内亚比绍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维志;青海湖夏季饵料生物资源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其根;千岛湖保水渔业及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席峰;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系统演化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向心;基于个体发育的黄渤海鳀鱼种群动态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闫冬春;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PCR检测条件优化及浮游动物中间宿主的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张家松;浮游生物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孙卫明;盐碱地池塘中浮游生物的控制与调节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张继红;滤食性贝类养殖活动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容量评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钱鲁闽;生态操纵对海水养殖生态系统效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江红;东海渔业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区情景模拟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刚;营养盐加富和罗非鱼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杨慧君;循环水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彬;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水体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4 叶海军;军曹鱼高位育苗池浮游生物及能量利用的初步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中华;大亚湾澳头养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桂军;太湖三个湖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侯来利;淮南市高塘湖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林春;南湾水库富营养化现状与养鱼调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陈绵润;白鲢和尼罗罗非鱼混养对热带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大型围隔实验[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张凯;海蜇养殖港塭浮游生物生产力与海蜇负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屈新家;冬季鱼儿游边怎么办?[N];中国渔业报;2005年
2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蒋宏斌;大眼狮鲈人工养殖技术[N];中国渔业报;2007年
3 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简勇 刘孝富(武汉富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季爽水产营养剂”对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N];湖北科技报;2006年
4 程元虎;合理安排银鱼捕捞期[N];中国渔业报;2007年
5 吕纪增;养殖池塘“转水”的应急处理[N];中国渔业报;2006年
6 张家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秀芳;大水面高效养鱼技术要点[N];河北科技报;2006年
7 林立明;斑点叉尾鱼回鱼苗培育技术[N];中国渔业报;2008年
8 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四季爽水产营养剂”在养殖池塘中应用效果验证的总结报告[N];湖北科技报;2006年
9 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刘孝富(武汉富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季爽水产营养剂”施放程序与效果的比较研究[N];湖北科技报;2006年
10 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周建春 陆炳中;加州鲈大规格苗种培育要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