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云窦建德  
【摘要】:正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国家得绿、人民得利、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民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但可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当地自然条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原州区2002年退耕还林草工程计划任务36.5万亩,其中退耕19.5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18万亩。遵照退耕还林草“十六字”方针,全区上下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全面动员,认真实施,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努力克服各种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由前两年试点的16个乡镇扩大到2002年的24个乡镇全面实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完成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明洪;;退耕还林 投资模式选择及评价[J];林业经济;2002年02期
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J];湖南政报;2002年10期
3 罗峰强;王永久;;围绕退耕还林抓服务 创新管理机制防风险[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3年11期
4 张鸿文;;大力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条例》不断开创退耕还林工作新局面[J];林业经济;2003年01期
5 孙阁;张久森;;再说退耕还林[J];河北林业;2003年01期
6 宋言良;加强稽查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要保证[J];农业经济;2004年03期
7 赵玉龙;;唐县退耕还林坚持“七到位”[J];河北林业;2004年06期
8 张国明,袁卫国,汪飞跃;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成果巩固维系“三农”问题——关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年08期
9 郭鸿君;姜海东;王玉华;;大兴安岭东地区退耕还林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林业;2006年01期
10 周伟;;邻水:稳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J];中国林业;2006年14期
11 马长岗;韦业;黄彩飞;;狠抓退耕还林 良庆区推进生态建设[J];广西林业;2006年05期
12 余勇军;粟翠萍;;实施退耕还林再造秀美山川——记陕西省西乡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J];中国林业;2007年10期
13 王克发;方启军;;退耕还林——“扶贫工程”、“民心工程”[J];中国林业;2007年10期
14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 全面推进生态州建设[J];湖南林业;2007年09期
15 罗孟书;;退耕数载 精彩各异[J];中国林业;2007年17期
16 余峰;朱继平;孙燕华;许扬;高红军;;考察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启示[J];宁夏林业通讯;2007年04期
17 胡俊达;;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延长后应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J];河北林业;2008年02期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J];湖南政报;2008年13期
19 ;审计促进退耕还林资金规范管理[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01期
20 ;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召开[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窦建德;;用“十六大”精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深入实施[A];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和保;刘素云;;河北省涉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概况[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3 仝小林;;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管理工作介绍[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4 卢妖虎;;新疆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5 黄河;陈波;;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对滇西北社区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贺一梅;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杨咙霏;;我国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近八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以潞西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7 谷树忠;;退耕还林工程到了关键期[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蔡德光;;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典型经验[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9 胡长寿;;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问题分析[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10 洪岩;;皖东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分析与探讨[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森;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李瓅;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王爱民;河北省退耕还林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孔忠东;退耕还林工程效益与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郭雨华;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吕粉桃;青海大通山地退耕还林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姚清亮;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剑平;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高莉;基于ALOS的退耕还林工程监测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梅莹;安徽省退耕还林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4 仰协;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黄力平;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蜜勤;新安县退耕还林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新伟;鲁山县退耕还林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刘宪;退耕还林中农户经济活动的行为经济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郗静;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柴浩放;西部退耕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聪;八年退耕还林实现山绿民富[N];固原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杨凌云 实习记者 李宁;一份满意的答卷[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3 记者袁蕾;退耕还林播绿大地[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云南林业厅退耕办;昔日荒凉巧家 今日满目苍翠[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林轩;我市3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27万亩[N];通辽日报;2005年
6 郑北鹰;在三秦大地上播荫泼绿[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雪梅 郭铭华;松花江流域退耕还林待推进[N];黑龙江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郭志民 关成丽;两城乡退耕还林铺富路[N];济宁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阿克鸠射;绘就山清水秀的彝乡[N];凉山日报(汉);2006年
10 聂学祥 汪礼君;我市退耕还林成效显著[N];商洛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