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学恒,刘之重庆大学;基本粒子快子模型中的重子—核子的激发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
2 |
赵玄;侯仁锠;曾繁安;;~6Li的d-α集团结构态的相移分析和广义本征值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5年06期 |
3 |
许武,G.Gliemann;K_3[Re(CN)_4O_2]晶体发光特性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
4 |
高涛,王红艳,易有根,冉鸣,蒋刚,朱正和,傅依备,孙颖,唐永建,汪小琳;ThO分子基态X~1∑~+和激发态H~3△的量子力学计算[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S6期 |
5 |
李广生
,孟锐,竺礼华
,张振龙,王月,王治民
,温书贤
,陆景彬,赵广义,李险峰,文立军,郑永男
,郑勇,刘运祚,袁观俊
,杨春祥;~(131)Ce激发态的寿命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6 |
谢安东,朱正和,王秋云,马美仲;偶极电场作用下β-ZnS分子结构和发光特性[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7 |
赵倩;黄杰;蒋刚;;SAC/SAC-CI方法研究LiH基态(X~1∑~+)以及A~1∑~+、B~1∏激发态结构与性质(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8 |
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张现周;;外电场对碳原子线激发态特性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9 |
阮文;罗文浪;张莉;朱正和;;外电场作用下苯乙烯分子结构和电子光谱[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10 |
吴洪;苏珠顺;郑凯;林燕萌;;量子环上双电子激发态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1 |
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朱遵略;张现周;孙金锋;;外电场作用下二氧化硅分子的光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
12 |
杨俊林;高飞雪;;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我国动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02期 |
13 |
谢安东;罗文浪;伍冬兰;阮文;周玲玲;;HPuO分子激发态的外场效应[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11期 |
14 |
佟蕾;戴连荣;;自旋-轨道耦合力对核子最低负宇称态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5 |
厉光烈;沈建平;张宗烨;;1P壳超核激发态的一些特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78年02期 |
16 |
邹安华;;气功与能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7 |
吴建耀,颜军,张晓天,孙迭篪,李富铭,孙猛;聚(2,5-二丁氧基)苯撑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激发态增强[J];科学通报;1995年21期 |
18 |
张红雨,张志义;苝醒类光敏剂激发态pK_a值的测定[J];科学通报;1997年13期 |
19 |
王红艳,高涛,易有根,谭明亮,朱正和,傅依备,孙颖,汪小琳,刘晓亚;UO分子基态X~3∑~-和激发态~1∑~+的量子力学计算[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S6期 |
20 |
李雪梅,蒋刚,刘晓亚,朱正和,陈涵德,金行星;S_3分子的构型与离解极限[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