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义遒李义民甘建华陈徐宗杨东海刘海峰  
【摘要】:正本文综述了激光冷却和捕陷原子研究工作的概况,着重讨论了激光对中性原子的机械力,在此基础上叙述了激光冷却原子研究历史上的重大进展、成果和应用。这里包括:原子束的激光减速以及补偿减速过程中多普勒频率的几种典型方法:激光扫频,塞曼调谐,白光及漫射光等;产生光子粘囚(optical molasses)的方法及多普勒冷却机制及极限;几种实现 Sub-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文涛;李同保;;铬原子束的激光多普勒冷却[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王义遒;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的方法——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J];物理;1998年03期
3 孙广;张晓变;;激光冷却技术及其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010年05期
4 朱保华;张文涛;罗晓曙;;铬原子束的激光冷却机制分析[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李传文,蔡惟泉,王育竹;激光冷却在原子束六极磁透镜技术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0年04期
6 郭奕玲;;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介绍[J];物理通报;1998年01期
7 王育竹;利用“交流斯塔克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科学通报;1980年09期
8 王义遒;原子的激光冷却与捕陷(I)[J];物理;1990年07期
9 王育竹;徐震;;激光冷却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J];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10 ;物理学进展 第25卷 总目录[J];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11 赵文甲;丁莉;靳灿;;激光冷却和捕陷中性原子的方法[J];才智;2009年21期
12 Steven Chu ,赵达尊;80年代国外光学与光电子学的新进展(Ⅲ)——中性原子的激光冷却[J];光学技术;1991年06期
13 李光炬;;激光冷却[J];大自然探索;1990年03期
14 王育竹;利用光频移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中国激光;1981年02期
15 张刚,胡必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评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16 武海斌,姚景芹,常宏,马杰,王波,王海;一种简易的激光冷却和俘获~(87)Rb原子的实验系统[J];量子光学学报;2005年02期
17 王育竹;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物理;1990年11期
18 王玉珠;利用“交流斯塔克效应”实现激光冷却气体原子[J];中国激光;1980年Z1期
19 孙海生;印建平;;固体材料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20 谢旻,凌琳,杨国建;非简并Λ型三能级原子的速度选择相干布居俘获[J];物理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遒;李义民;甘建华;陈徐宗;杨东海;刘海峰;;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的研究在北京大学的进展[A];第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2 张宝武;马艳;李同保;;预准直狭缝对铬原子束一维横向多普勒激光冷却准直效果的影响[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刘恒彪;王占山;;纳米光栅结构长度标准研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振霞;印建平;;激光冷却分子跃迁参数的理论计算[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5 蔡惟泉;陈洪新;李佛生;王育竹;;积分球中的红移漫反射激光冷却[A];第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6 刘夏姬;李代军;黄湖;李师群;;磁波导中原子束传输的相干性演化[A];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摘要集(Ⅱ)[C];2000年
7 汶伟强;马新文;张大成;钱东斌;徐瑚珊;;CSRe上激光冷却高电荷态离子束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士康;;原子光学进展[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王文丽;叶捷;唐海瑶;周敏;毕志毅;马龙生;徐信业;;调制转移光谱技术在镱原子光钟中的应用[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蔡惟泉;李佛生;王育竹;;慢波结构中的原子束微波谱[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华林;Paul阱中单个~(40)Ca~+囚禁和激光冷却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2 张力;量子微腔中冷原子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王彦华;铯原子相干光谱及铯原子在磁光阱和三维近共振光学晶格中的装载与俘获[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李国辉;应用于光钟的镱原子激光冷却和囚禁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闫树斌;用于腔量子电动力学实验的铯原子双磁光阱及其冷原子输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熊德智;~(87)Rb和~(40)K玻色费米量子简并混合气体在磁阱和光阱中的操控[D];山西大学;2010年
7 刘南春;采用载流导体的原子磁导引及其原子光学器件[D];苏州大学;2003年
8 刘利伟;量子微腔中三能级原子腔冷却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孙智利;湍流的声学行为[D];北京大学;2002年
10 刘彬;极端条件复杂动力学[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光;刀口法测量铬原子光刻中激光冷却温度[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王奎龙;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过程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强;锶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D];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崔家岭;激光冷却与电子捕陷的发展线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东;三种激光冷却机制的理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心亮;用于~(87)Sr冷原子光晶格钟原子冷却装置的塞曼减速器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朱保华;铬原子与激光场的相互作用及其沉积特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泽;真空诱导相干效应对速度选择相干布居捕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靖斌;锶光钟磁场的分析、制作与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1年
10 朱中华;代数动力学方法研究量子微腔中的激光冷却[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柴葳宋全政 通讯员 黄性涛;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日前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原国锋;600万年不差1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何健;量子光学的春天[N];江苏科技报;2005年
4 记者  毛黎;激光技术可冷却物体接近绝对零度[N];科技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大庆;李政道60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宋斌;“科学需要严谨和认真”[N];光明日报;2009年
7 陈佳洱;我国物理学的发展与挑战[N];光明日报;2006年
8 李晓岩;从诺贝尔化学奖看化学史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记者 王淑军;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张强;专家学者在北京研讨量子信息[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