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汪安华刘宁  
【摘要】:1992年12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提出砼纵向围堰采用碾压砼,国务院于1993年5月批准了初步设计。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开始浇筑纵向围堰砼,纵向围堰系临时兼做永久建筑物,并在84.4m高程以下采用碾压砼施工,因此其设计施工和工期均不同程度反映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筑特点,故此本文仅从设计的角度概略总结如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红霞,郭均立;三峡工程坝下回流淘刷防治措施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3期
2 汪安华,刘宁;三峡工程碾压混凝土纵向围堰设计[J];中国三峡建设;1997年03期
3 周厚贵;三峡工程碾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施工[J];中国三峡建设;1997年04期
4 吴晓伟;许元豪;;锦屏二级水电站进水口纵向围堰施工[J];葛洲坝集团科技;2009年03期
5 陈刚;;锦屏二级水电站进水口纵向围堰的设计与实施[J];四川水力发电;2010年02期
6 张军鹏;;艳洲水电站扩机土建工程纵向围堰穿闸孔施工[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7 姬新伟;;锦屏二级水电站进水口纵向围堰设计及实施效果[J];葛洲坝集团科技;2009年03期
8 尹安红;漫水湾引水枢纽渠首工程一期纵向围堰高喷施工[J];四川水力发电;2003年03期
9 严飞;;大型城市泵闸工程在复杂情况下的施工导流设计[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1期
10 邓建华;陈世才;江波;;藏木水电站施工导流一期纵向围堰工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6期
11 ;架空式纵向围堰在河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北京水利;2000年01期
12 李光华;罗孝明;;凤凰谷水电站导流明渠设计[J];云南水力发电;2008年01期
13 ;工程建设近况[J];水力发电;2008年02期
14 王宁;樊鹏;;长河坝电站左岸高边坡施工方案设计[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5 吴晓伟;;狭窄河谷中纵向围堰的施工布置[J];四川水力发电;2010年02期
16 周厚贵;;葛洲坝工程纵向围堰钢板桩防腐处理[J];人民长江;1991年01期
17 任强;三甲水电站施工导流设计与施工[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8年04期
18 张小厅,翁永红;三峡纵向围堰碾压混凝土坝身段接缝灌浆[J];人民长江;2000年01期
19 尹刚;;草街航电枢纽右岸扩挖工程纵向基坑开挖爆破施工[J];四川水力发电;2007年S2期
20 蒋廷军;张耀威;;沙沱水电站纵向围堰水下混凝土施工[J];人民长江;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安华;刘宁;;三峡工程碾压砼纵向围堰设计[A];96’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2 林文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基防渗灌浆工程关键技术问题探讨[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3 李张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三峡工程建基面岩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徐唐锦;鄢双红;;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A];庆祝坑口碾压混凝土坝建成20周年暨龙滩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朱学贤;陈敦科;过云;;东坪水电站上下游纵向混凝土围堰拆除爆破设计[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6 谭登明;魏大智;;铜街子水电站碾压砼坝段安全监测成果初步分析[A];96’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董学晟;;岩石力学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梁维燕;;三峡工程的电站设备[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9 陈明华;;液压启闭机安装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建军;;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在三峡工程中的初步应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永军;三维紊流泥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朱晟;沥青混凝土防渗体的力学特性研究与三峡茅坪溪土石坝安全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3 肖建红;水坝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及其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王玲玲;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洞庭湖水资源系统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5 孙志峰;高精度水平锚索技术研究及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姚仕明;三峡葛洲坝通航水流数值模拟及航运调度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7 张燎军;水工结构接触问题的力学模型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8 彭小平;低热高性能高贝利特水泥大坝混凝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王辉;大型水轮机振动分析及粘性流体与弹性结构耦合的有限元格式[D];清华大学;1997年
10 苏明中;长江流域水利投资效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三峡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词安;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的评价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夏世法;三峡工程大洞径、厚衬砌混凝土施工期监测及温度徐变应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万玉倩;三峡地下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水力过渡过程数值模拟[D];武汉大学;2004年
5 汪海平;三峡泄水建筑物动力特性研究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6 肖舸;三峡枢纽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方案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李光;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及其信息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赵连白;三峡蓄水运用对葛洲坝通航与宜昌河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冯波;大型坝后式电站厂房动力特性及动力监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赵华云;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三角洲前缘悬沙浓度的监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通讯员 杨辉;三峡工程右岸下游围堰成功爆破[N];人民长江报;2007年
2 顾兆农;三峡工程实施“最后一爆”[N];人民日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 记者 赵洪松、鲜于小明、李剑军、唐晓安、李先宏;三峡大坝全线挡水[N];湖北日报;2006年
4 李志晖;三峡工程产生三大生态效益[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记者 江时强 徐烨;三峡工程年内竣工验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王媛华;科学技术贯穿三峡工程10年建设[N];中国电力报;2004年
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 陆佑楣;三峡工程会是第二个三门峡吗?[N];北京科技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蕾;三峡工程专家任期有限,责任无限[N];光明日报;2006年
9 沈翀周梦榕;今年三峡工程首次调控长江洪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东林;院士称三峡工程绝非生态灾难[N];中国改革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