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沉积斜坡与彬长矿区4煤层的分岔成因
【摘要】:作者提出了同沉积斜坡的概念和对煤层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彬长矿区4煤层之下延安组地层厚度与煤层厚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极其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地层厚度10 m的地区最有利于成煤;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同沉积斜坡导致了煤层的分岔。对彬县古河流作用的分析证明,该河流不仅对煤层分岔提供了相应的碎屑来源,而且严格地控制着4~(下2)、4~(下1)煤层东部的沉积范围,当河流消亡之后4煤层沉积随之扩展到井田以外。
|
|
|
|
1 |
陈学明;;金属硫化物矿石中同沉积组构的成因鉴别[J];矿床地质;1996年01期 |
2 |
端木合顺;陕西凤县—山阳泥盆系同沉积断裂砾岩[J];古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
3 |
钱水华;朱军;汪之印;;同沉积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
4 |
李文龙;;同沉积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乌尔逊凹陷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35期 |
5 |
易顺华;朱章显;金军;但卫;;非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邻断裂岩层厚度变化的控制作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
6 |
张宇;;渤南洼陷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7 |
钟延秋;李勇;郭洪金;钟建华;;济阳坳陷古近系同沉积背斜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1期 |
8 |
宋廷光;同沉积逆断层的发育特点及油气聚集条件分析[J];青海地质;1997年02期 |
9 |
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11期 |
10 |
李世勋;昆明地区石炭纪南北向同沉积断裂带之沉积特征[J];云南地质;1997年01期 |
11 |
李碧宁;袁剑英;杨占龙;陈迎宾;张正刚;;同沉积压扭断层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油气成藏中的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4期 |
12 |
代世峰;任德贻;周义平;Chen-Lin Chou;王西勃;赵蕾;朱兴伟;;煤中微量元素和矿物富集的同沉积火山灰与海底喷流复合成因[J];科学通报;2008年24期 |
13 |
和政军,宋天锐,丁孝忠,张巧大,孟祥化,葛明;燕山中元古代裂谷早期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事件沉积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
14 |
李文勇,夏斌,路文芬;论同沉积、继承性控煤构造——禹州煤田虎头山断层[J];沉积学报;2004年01期 |
15 |
杜远生,彭冰霞,韩欣;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
16 |
余宽宏;金振奎;董晓东;苏奎;张伟;杜宏宇;陈英;张卫丹;;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纪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斜坡沉积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3年03期 |
17 |
宋广增;王华;孙志鹏;刘小龙;徐蒙;任金锋;;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
18 |
李振宏,崔泽宏,李林涛;断裂坡折带对海相沉积层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04年Z1期 |
19 |
陈莹;林畅松;余宏忠;崔永刚;;歧口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
20 |
周瑶琪,柴之芳,马淑兰,毛雪瑛,何锦文,孙亦因;浙江长兴二叠、三叠纪之间的冲击事件[J];科学通报;1986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