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11个杂交棉品种(系)杂种优势和主要农艺性状优势的研究结果:(1)杂交棉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与常规种相比较,杂交棉品种平均皮棉产量较对照增产27%,达显著差异,其中增产最大增幅为46.2%。(2)杂交棉具有农艺性状优势,平均单株结铃高于对照1.7个,其中最高的较对照多7.1个;杂交棉平均衣分高于对照3.3个百分点,其中最高的较对照增加5.5%。(3)杂交棉在生长发育进程上快于常规棉。同时筛选出具有杂交优势和农艺性状优势的高优势组合:07-16。
|
|
|
|
1 |
何建军;严玉萍;曹阳;杨治明;朱波;冯振秀;;提高新疆杂交棉种植密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棉花;2008年02期 |
2 |
戴德成;;新疆奎屯垦区杂交棉制种高产技术措施[J];中国种业;2007年09期 |
3 |
许建;;推广应用杂交棉之我见[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
4 |
罗城,刘清明,曾晓英,胡守江,郑昭辉,王玉珍;彩色杂交棉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5 |
戴德成;;杂交棉鲁棉研24号在新疆奎屯垦区种植表现[J];中国种业;2010年08期 |
6 |
徐辉胜;;新疆喀什地区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9年07期 |
7 |
姜桃武;许健;;杂交棉新品种——新陆中29[J];中国棉花;2008年03期 |
8 |
夏洪斌;张燕;郭海玲;张龙;;北疆棉区杂交棉制种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年05期 |
9 |
夏洪斌;张燕;郭海玲;张龙;;北疆棉区杂交棉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2008年S1期 |
10 |
王忠义;标杂A_1和标记杂交棉一号的选育体会[J];中国棉花;2005年06期 |
11 |
宋敏;宋继辉;张旺锋;毕显杰;;新疆杂交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棉花;2010年12期 |
12 |
吴庆国,李仁健;1994年以色列杂交棉种植试验总结[J];石河子科技;1995年01期 |
13 |
杨伯祥,候光辉;以色列杂交棉后代研究初报[J];江西棉花;1997年04期 |
14 |
陈帆,王相标;黄金瓜类甜瓜与杂交棉套种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1年05期 |
15 |
罗城,刘清明,曾晓英,胡首江,明东,郑昭辉,王玉珍;灰色评判在彩色杂交棉选育中的应用[J];中国棉花;2004年08期 |
16 |
李喜焕,张桂寅,王省芬,吴立强,马峙英;杂交棉农大棉6号[J];中国棉花;2005年02期 |
17 |
付习文;杨丽兰;李博;;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08年04期 |
18 |
杨芳荃;湖南省杂交棉的研究与应用[J];棉花学报;1995年04期 |
19 |
王忠义,赵敬霞;高效标记杂交棉选育成功[J];中国棉花;1996年01期 |
20 |
吴若云,鲍光时;湖南省实施优质杂交棉工程的回顾及展望[J];中国棉花;2000年03期 |
|